2月24日晚,上機數控公告稱,公司及子公司簽訂9.5億片單晶硅片銷售合同,預估銷售額59.09億元。2月23日晚,特變電工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天池能源公司擬投資建設三項目,總投資合計約39億元。
(資料圖)
數量多、活力足是滬市民企上市公司的鮮明特征。近期,多家滬市民營上市公司發布經營數據、對外投資、合同中標等公告,經營發展勢頭強勁。同時,部分面臨暫時性壓力的滬市民企上市公司也有效化解風險,重展生機與活力。
統計顯示,今年新上市的滬市民營上市公司數量已達10家,目前,滬市民營上市公司數量達1428家,占比約三分之二。滬市民企上市公司借助資本市場“強筋壯骨”,實現高質量發展。
訂單開門紅投資擴產顯活力
合同訂單獲得開門紅、投資擴產動力十足、業績情況呈現邊際好轉,滬市民營上市公司頻傳喜訊,彰顯民營經濟的韌性與活力。
2月24日晚,上機數控公告稱,公司及子公司簽訂長單銷售合同,2023 年3月至2025年2月向客戶銷售單晶硅片9.5億片(上下浮動不超過 20%),參照InfoLink Consulting最新公布的價格測算,預計2023-2025年銷售金額總計為59.09億元(含稅)。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2月以來,已有中貝通信、德才股份、園林股份、天準科技和天成自控等多家滬市民營上市公司發布合同簽訂公告。
滬市民企上市公司投資擴產同樣在加碼。2月23日晚,特變電工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天池能源公司投資建設將一礦項目、兩礦升級改造項目、輸煤廊道項目等三個項目,項目總投資額達38.97億元。
作為全球光伏行業龍頭,隆基綠能日前披露,擬在陜西省西咸新區投資建設年產100GW單晶硅片項目及年產50GW單晶電池項目,預計項目總體投資金額達到452億元,這是公司上市以來披露的最大一筆對外投資。
“基于光伏行業未來成長空間和需求,公司擬繼續加大先進產能的擴產力度,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隆基綠能證代王皓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項目預計2024年三季度首線投產,2025年底達產。”
部分滬市民營上市公司今年1月份的經營數據已實現“開門紅”。今年1月,民營龍頭航司春秋航空國際旅客周轉量同環比雙升,分別增長1447.74%、219.86%,同時憑借85.03%的客座率居行業首位;院線及影視投資公司橫店影視參與發行的《流浪地球2》《熊出沒·伴我“熊芯”》分別位列春節檔票房第二名和第三名,獲得21.6億元和7.5億元票房;賽力斯新能源汽車1月產銷兩旺,分別同比增長293.95%和445.57%。
“我們感受到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復蘇。”春秋航空宣傳部部長毛懿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春節期間,春秋航空的航班量恢復到2019年的88%,國際地區航班穩步恢復。”據透露,春秋航空目前已恢復至30條國際地區航班。
即便面對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的2022年,滬市民營企業的經營業績也呈現邊際好轉態勢。據統計,滬市共有687家民企披露2022年度業績預告,約占滬市民企總數的48%。其中,預告盈利公司432家,盈利平均數由2021年的6.11億元抬升到6.18億元至6.84億元,且合計盈利金額約2669億元至2956億元,較上年業績增利約877億元至1164億元。滬市主板民企中,約198家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同比表現優于前三季度,約有14家預虧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凈利潤為正,呈現邊際好轉。
有效化解風險煥發新機
滬市民營上市公司還積極轉型升級,部分面臨暫時性下行壓力或風險的公司,依然努力通過內部挖潛、市場化手段,提質增效、煥發新機。
去年四季度以來,金融支持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政策頻出,滬市民營上市房企積極響應。其中,股權融資方面,滬市已有8家民營房企披露再融資相關公告,約占滬市披露再融資房企的半數,擬通過股權融資補充權益、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債券融資方面,新城控股、金地集團分別在交易商協會申請了新增債務融資工具150億元。
同時,部分困難民營房企債務重組和延期展期也取得積極進展,華夏幸福49.6億美元債券協議安排重組獲當地法院裁定通過;綠地控股推進32.41億美元的境外債券成功展期;世茂股份成功推進境內5筆公司債全部展期。還有部分民營房企尋找合作方化解風險,如美凱龍以63億對價向建發股份出售控制權。
永泰能源通過破產重整重回良性發展軌道,2022年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5億元至20.5億元,同比增長73.86%至92.65%;安通控股也通過破產重整方式成功化解債務危機。
*ST方科、*ST瑞德、*ST博天等退市風險警示公司通過破產重整,紓解了公司債務困境。上述公司均已在2022年執行完破產重整計劃,資產負債率均有明顯降低,凈資產均實現由負轉正,財務狀況明顯改善。
根據業績預告,*ST方科、*ST瑞德、*ST博天分別預計公司2022年度期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資產為29億元至41億元、15億元到19億元、14.75億元到21.31億元,其中*ST瑞德、*ST博天預計實現業績預盈,預計2022年度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6億元至2.4億元、14.53億元至20.99億元。
借力資本市場加快高質量發展
激發民營經濟活力,是推動經濟恢復常態化增長的動力之一。近年來,證監會、上交所等相關部門多措并舉,支持民營上市公司實現合理融資需求,通過資本市場做強做優做大,助力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借助資本市場的“東風”,滬市民營上市公司近年來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今年以來,新上市的滬市民營上市公司數量已達10家,首發募集資金凈額超過92億元。隨著全面注冊制的啟航,民營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將進一步暢通。
滬市民營上市公司還借助再融資,促進公司發展戰略的實現、經營業績的提升。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4家滬市民營上市公司完成增發,合計募集資金超過258億元。其中,合盛硅業通過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7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且認購對象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彰顯了實際控制人對公司發展的支持和對公司未來前景的信心。
此外,今年還有2家滬市民營上市公司完成可轉債發行,夯實主業發展。其中,三房巷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總額25億元,計劃全部投資于年產150萬噸綠色包裝新材料項目和年產150萬噸綠色多功能瓶片項目,有利于公司進一步提升生產規模、優化產品結構、增強核心競爭力。天合光能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總額88.65億元,擬主要投資于年產35GW直拉單晶項目,有助于公司完善產業鏈布局,促進先進光伏產品應用,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王皓向記者表示,隆基綠能自上市以來借助資本市場累計融資超過260億元,通過資本優化了資源配置,有效支撐了公司利用技術創新進行成果轉換和先進產能擴建。
“自2012年上市以來至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復合年增長率達到53.52%,公司業務快速發展,產品銷量增長迅速。”王皓表示,“這充分體現了監管層支持優質民企利用資本市場做強做優做大的政策導向,增強了民營企業發展的信心和動力。”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