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財經訊(記者王真真)6月15日,上市近23年的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航”)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屆滿的次一交易日摘牌,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紓困解難,中國國航收購山航
公告顯示,2022年4月1日,山航因2021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公司股票交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23年4月29日,山航披露股票交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后的首個年度報告,2022年經審計期末凈資產為-78.07億元,山航觸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2023年修訂)》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形。6月7日,深交所下發文件,決定終止山航股票上市。
(資料圖片)
山航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為2023年6月15日,退市整理期為15個交易日,預計最后交易日期為2023年7月7日。山航股票終止上市后,將轉入全國股轉公司代為管理的退市板塊進行股份轉讓。
公開資料顯示,山航集團的前身為山航有限責任公司,于1994年經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和山東省政府批準成立。1999年,山航集團聯合多家公司發起設立了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后者于2000年在深交所B股掛牌上市。
縱觀20余年的上市歷程,在疫情暴發之前,山航鮮少出現業績虧損,2010年、2011年的凈利潤均突破5億元,營收增速也保持在30%以上。民航專家林智杰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從有所成就的地方航司到“披星戴帽”,山航的經營現狀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最大的還是受疫情影響。“當然,疫情影響的不單是山航,全行業都面臨著極大的壓力,這是一個行業共性的問題。另外,與深圳、成都、上海、昆明等地的地方航司相比,山航的市場含金量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在山航經營困難、資產負債率超過100%的困難時期,其股東中國國航(601111)以收購的方式挽救山航。在今年5月25日中國國航業績說明會上,中國國航董事長馬崇賢表示,收購山航主要是為了紓困,解決負債率過高的問題。
退市命運難改,山航經營困境亟待解決
2023年3月,在歷時9個月后,中國國航終于將山航集團的控制權收入囊中,山航集團、山航及其并表范圍內子公司,成為中國國航合并報表范圍內的公司。
收購股權后,中國國航擁有權益的股份合計超過山航已發行股份的30%,觸發全面要約收購義務,要約收購以終止山航上市地位為目的。但山航的部分中小股東因要約收購價格低于當時山航股票價格,對中國國航提出的要約收購價格并不滿意。
據中國國航披露,截至4月21日,上述要約收購期屆滿后,山航1.4億股的上市流通股份(B 股)中,最終只有25個賬戶,共計5832股上市流通股份(B股)接受了公司發出的要約。但這沒能改變山航退市的命運,連續兩個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山航觸發強制退市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山航的退市并不是停止運營,其經營困境仍亟待解決。
針對投資者提出的國航后續將如何協助山航解決負債率過高的問題,馬崇賢表示,首先是通過改善山航經營,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其次是得到股東方的支持和其他投資人的配合。
目前,中國國航與山航中小股東的“博弈”進程尚不明了,但從山航5月24日披露的公告可以得知,其已與公司控股股東山航集團陸續簽了《委托貸款協議》,接受山航集團以委托貸款方式提供的不超過100億元的資金,目的是基于公司生產經營的需要,為公司提供流動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