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南京農業大學舉行首屆“神農本草”中醫藥文化節,校園里展陳了各種中藥。現場,江蘇首家“中藥種子校園博物館”啟動建設,預計年底前全部建設完成。
(資料圖片)
端午節除了有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還有佩香囊的風俗,裝滿中藥材的香囊具有驅蚊蟲的功效?;顒蝇F場,各式各樣的小香囊超吸睛,有粽子形狀的,還有動物形狀的,既美觀又實用。前來參觀的學生,還能結合自己的需求,比如防疫、抗感、安神等療效,制作香囊。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現場還有中藥文創作品展。南農大師生結合自身所學,研制出了許多護膚品和日用品,包括牙膏、洗發水、染發劑、香皂、蠟燭等。此外,還有清熱解毒的茶包。該校中藥專業大三學生徐明珠介紹,這些物品都是學生的創新作品,有的還具有美白功效。
△標本
有意思的是,南農大的校園里就種植了不少中藥材。西門牌坊內有辛夷和杜仲、操場兩旁有連翹和銀杏、宿舍樓附近則有空心蓮子草和忍冬……現場展出的一塊展板,將南農大的校園變為“百草園”,引導學生在校園挖掘中藥材。
南京農業大學中藥系主任唐曉清介紹,像蓮子、肉桂、桔梗、花椒、陳皮、荷葉、蜂蜜等,都是藥食兩用的中藥?!跋癖『?、金銀花這種,都可以在家里養殖。比如在夏天,泡點薄荷,具有清熱解暑的作用。”
戶外的中藥文化展令全校師生收獲滿滿,室內的簽約儀式也讓學校有了新的合作?,F場,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和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分別簽署了“醫農結合研究院”合作框架協議、黨支部共建協議、“緊密型醫聯體”合作框架協議等。未來,南農大的學生有了新的實習基地,學生可以到醫院的中藥房開展實踐,雙方還可以共同科研,開發更多新產品。
此外,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與南京農業大學實驗小學等多方攜手,啟動建設江蘇首家“中藥種子校園博物館”。
據悉,該博物館一期工程占地120平方米,多形式展示常見中藥特別是江蘇本土中藥種子百余種。通過展示這些中藥種子的形態、中藥功效及中醫藥文化科普知識等,進一步培養學生對中醫藥的興趣,增長中醫藥知識,樹立中醫藥文化自信。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該博物館預計年底前全部建設完成,屆時將定期對預約團隊免費開放。
南京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閆祥林在致辭中表示,希望各方借此機會,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中醫藥知識傳播的過程中,加強合作,通過大眾化、課程化和學科化等務實路徑,持續提升中醫藥文化影響力,助推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通訊員 王乙明 楊璞 現代快報+記者 李楠/文 趙杰/攝
(校對 張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