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各大車企開始發力新能源汽車,加速研發和產業化步伐。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受到各大車企的日益重視。車企在積極構建完善供應體系的同時,也主動與動力電池企業深度合作。
企查查顯示,近日,時代長安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劉暢延,注冊資本15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含:電池制造;電池銷售;新興能源技術研發;新材料技術研發等。企查查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寧德時代、深藍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長安汽車共同持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早在今年2月,長安汽車披露公告稱,公司擬與長安新能源、寧德時代共同出資設立電池合資公司。公告顯示,該合資公司注冊資本15億元,其中,長安汽車出資2.85億元,持股比例19%;長安新能源出資4.5億元,持股比例30%;寧德時代出資7.65億元,持股比例51%。
5月16日長安汽車在互動平臺表示,長安汽車與寧德時代所成立的電芯合資公司,將在上半年內完成公司注冊落地,年內即可投產。合資成立的電池公司主要從事動力電芯生產制造,年產能將達到 25 GWh。
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自然成為車企重點關注的領域。近期車企與電池廠商互動頻繁,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更深層次的戰略合作,在合作模式上也呈現多樣化趨勢。由電池公司和車企建立合資公司是目前比較有效的和模式之一。電池公司和車企合資建廠,從風險、時間、供應、量上來看,電池公司和車企可以共同承擔風險。
長安汽車與寧德時代合資設立動力電池公司只是當下的一個縮影,目前已有很多車企與電池廠商合作建廠,比如東風汽車、吉利汽車、一汽、上汽等都與大型電池廠商合作建廠。
值得注意的是,車企與電池企業合資建廠并不局限于國內,在國外,特斯拉與松下共同建立超級電池廠、現代汽車和LG新能源共同出資11億美元成立合資企業等。,由此可見,類似這種車企與電池企業成立公司展開深度合作的模式或將成為一種新能源行業的發展趨勢。
除合資建廠外,車企還通過自主研發、外購和入股等形式加強與電池廠商的合作。比如大眾入股國軒高科,廣汽集團自建電池成立因湃電池等。無論什么形式,越來越多的車企通切入電池領域,已是不爭的事實。
車企通過投資或合作等方式“綁定”動力電池廠商,不僅有利于確保本土電動化產品供應鏈的穩定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整車生產成本,抵御電池企業供應不足、材料漲價等風險。
華安證券認為,車企向上布局電池領域,旨在增強產業鏈話語權,有利于保障電池供應及降本增效。此舉一方面印證電動車及鋰電行業高景氣,另一方面或將加劇行業競爭,頭部電池廠有望憑借技術、資金、產能及客戶優勢應對全球競爭。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整車為王是必然趨勢,整車企業要做產業鏈鏈長。未來做新能源車的企業,要想有盈利,產業鏈能力非常重要,特別是電池產業,必須掌控在自己的手上。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黃金時期,車企或日漸成為動力電池領域的深度參與者。車企和電池廠商也不再是簡單的供求關系,而成為一種競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