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interest
這種“有毒的正能量”是怎么來的? “有毒的正能量”是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強調個人利己主義(individualism), 是一個人要對自身的幸福和成功全權負責這類觀念下的產物。 這就導致形成了一種強調“積極正能量高于一切”的文化,可代價卻是犧牲了真實的情感表達和人際間的聯結。 社交媒體也在助長這種“有毒正能量”的風氣。在社交平臺、朋友圈中充斥著精心策劃的圖片和帖子,展示那種理想化的生活圖景。這就會使人們產生一種壓力,讓我們覺得即使在困難掙扎的時候也要始終保持積極和快樂。 這里有一些例子,說明“有毒的正能量”如何經常在我們的日常對話中出現: 例子一:A: “我今天很難過,我的寵物剛剛死了。” B: “別難過!想想你和寵物一起度過的所有美好時光。你應該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快樂的回憶上。”在這個例子中,B試圖提供幫助,但他的做法忽視了A的真實情感。他基本是在告訴A: 你的感受是錯誤的,應該忽略它們。
A: “我今天很難過。我的寵物剛剛死了。” B: “失去一只寵物很難讓人接受,現在感到悲傷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想和我聊聊或需要我做些什么,我都會在這里。”在這個例子中, B承認并認可A的情緒,表達同情并提供支持。 他還為進一步的談話或幫助敞開大門,表明他愿意在這個困難時期傾聽并陪伴A。
圖/Pinterest
例子二:在這個例子中, B試圖鼓勵,但他的方法其實抹殺了A的壓力和焦慮。 他在告訴 A那些負面情緒是沒用的,只需埋頭堅持下去。A: “即將到來的DDL讓我感到壓力山大。”
B:“只要保持積極向上,繼續努力!你很快就會完成的!”
圖/Pinterest
【資料圖】
A: “即將到來的DDL讓我感到壓力山大。” B: “這聽起來很難。有什么我可以幫助你或支持你的嗎?嘿,如果你想談談,我就在這里陪你。我自己也經歷過這種情況。”在這個例子中,B承認并肯定了A的壓力和焦慮,表達了同理心并提供了實際支持。他們還為進一步的談話或幫助敞開大門,表明他們愿意在這個壓力大的時候傾聽并陪伴A。 B沒有忽視或淡化A的感受,而是認真對待它們并伸出援助之手。 例子三:
A: “我剛剛被心儀的工作拒絕了。我感到沮喪和失落。” B: “別擔心。一切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只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就會有更好的事情發生。”在這個例子中,B的反應表現出“有毒的正能量”,它否定了A的真實情緒,并建議他們應該簡單地擺脫掉失望情緒。他沒有承認這種情況的痛苦和困難,這會讓A感到無人傾聽和得不到支持。 更有幫助的回復是這樣的:
A: “我剛剛被心儀的工作拒絕了。我感到沮喪和失落。” B: “聽到這個消息我真的很難過。我知道你對這份新工作有多么期待。拒絕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感到失望是正常的。如果我能以某種方式提供幫助,請告訴我。也許有更好的工作等著你。”B的反應是同情、支持和理解。它有效地承認了A的情緒,證實了他們的失望,并通過認識到他們對這份工作的期待程度來表現出同理心。B會在需要時提供幫助,表明他們愿意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期提供支持。 此外,“也許有更好的工作等著你”這句話引入了一個充滿希望的觀點,而沒有忽視或淡化A的當前感受。 它承認未來機會的可能性,同時仍然認識到當前的失望。 總的來說,這種回應表現出真正的關心和理解,提供了一種安慰和富有同情心的姿態。
圖/Pinterest
“有毒正能量”的危害 “有毒正能量”會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和幸福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當我們不斷壓抑或否認消極情緒時, 我們可能會產生一種脫離現實的虛假積極感。 這可能會導致缺乏真實性,與自己和他人脫節。“有毒正能量”也會阻止我們在掙扎時尋求幫助和支持。如果我們不被允許表達負面情緒,就更可能避免與朋友、家人或心理健康專業人士交談,他們原本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此外,“有毒正能量”的態度會傷害那些可能正在經歷困難時期的人。當我們不斷地告訴別人“要保持積極樂觀”時,我們就否定了他們的情緒和體驗。 這可能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掙扎是不必要的,或者深陷負面情緒的自己是有缺陷的。圖/Pinterest
更好的做法是什么? 不要總是勸告人們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重要的是讓我們自己和他人去體驗各種各樣的情緒。 這意味著承認和接受我們的負面情緒,不帶評判或羞恥。 這也意味著認同他人的情緒,即使我們并不完全理解或同意他們的觀點。 我們還可以努力培養對自己和他人的同理心和同情心。這意味著愿意忍受不舒服的情緒,并為那些正在掙扎的人提供支持。 這也意味著,認識到尋求幫助是可以的,我們不必獨自度過困難時期。 如果你渴望對當下的困惑進行探索,渴望一段好的咨詢關系,可以嘗試在簡單心理上 預約咨詢。 點擊下圖查看挑選咨詢師 如果不知該如何挑選合適的咨詢師,或者不確定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做心理咨詢,自己的困擾該尋求怎樣的心理援助...... 可以嘗試簡單心理僅需299元的 「首次咨詢」(心理評估)服務。 「首次咨詢」(心理評估)利用國際標準的心理測評量表系統和1v1的深度訪談,幫助你更加明確哪些議題是最值得關注的,議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果你需要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什么樣的心理咨詢師是最適合你的。 數據顯示,經過「首次咨詢」進入的心理咨詢,咨訪匹配度有效提升5倍。 299元開啟「首次咨詢」 點擊下方圖片了解詳情本文系編譯,原文鏈接:
https://www.counselling-directory.org.uk/memberarticles/toxic-positivity-the-dangers
封面來源:Pinterest
編譯: ??告鳥人
責編:birdman
戳 ,了解首次咨詢拒絕“有毒 ” 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