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累計實施回購項目2069起。進入8月份以來公司回購力度明顯增加,截至8月27日,A股市場共有222家上市公司累計實施回購286起,涉及金額累計為202.76億元。其中,自8月18日證監會提出“放寬相關回購條件,支持上市公司開展股份回購”以來,不到10天時間,A股市場中發布回購預案的上市公司數量就達138家,發布回購相關公告的有501份。
股份回購既是國際通行的維護公司投資價值、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上市公司加強與投資者溝通、密切與投資者關系、豐富投資者回報機制、提升公司形象的重要方式,凡是積極主動實施股份回購的上市公司,投資者對公司的認可度、關注度就高,投資的熱情也會不斷提升,就能維護良好的市場價值。
而從近年來上市公司對待股份回購的態度來看,有些公司還是比較重視股份回購工作的,只要市場不太穩定或者股票出現波動,應付采用股份回購等手段,維護股票穩定,避免出現波動。因此,公司股價也一直比較穩定,市值也維護得比較好,企業的市場形象也一直比較正面。而不太重視股價回購,不重視市值維護,對企業股價波動不聞不問的公司,則往往容易出現股價大起大落現象,容易讓投資者受傷,也讓企業的市場形象受損。
當然,股價回購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對企業、對市場、對投資者都有好處。用得不好,就會被無良者利用,出現諸如利用股份回購炒作股價、暗箱操作、進行內幕交易等不良行為,因此,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工作也一直非常重視,監管的力度很大,各種規范性要求也很多。為什么證監會要做出“放寬相關回購條件,支持上市公司開展股份回購”的政策調整,說到底,就是因為對股份回購的要求是比較嚴的。現在,需要上市公司通過回購股份維護穩定、推動交易、活躍市場,自然需要對相關監管政策做出調整。
而從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的行為來看,雖然對股份回購工作的重視度越來越高,發布股份回購消息的上市公司明顯多于往年,實質性推進股份回購的上市公司也要多于往年。可是,對企業股價的影響,特別是對市場穩定的作用,似乎并沒有真正形成。實施了股份回購的上市公司,股份沒有上漲,甚至出現下跌。市場則持續處于低迷狀態,以至于管理層不得不采取大力度的政策措施,提振股市,提升投資者信心。
股份回購沒有形成有效的正向促進作用,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股份回購的目的存在一定問題。從已經推出股份回購計劃的上市公司所發布消息來看,絕大多數都是用于股權激勵,是為了企業治理結構需要,而不是市值管理。按照發達市場的經驗,只有出于市值管理的股份回購,對上市公司的正向作用才大,對股價的正面影響才好。否則,難以產生應有的效率。用于股權激勵,說明經營層對企業的市場前景并不真正看好,不相信手中持有的股票價值會越來越高,而是想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減少控股股東的股票持有量,稀釋股權,并以此增加新的股東,共同分擔責任。
其二,股份回購的力度不夠大。無論是實際控制人的回購,還是控股股東、大股東的回購,以及董高監的回購,數量都非常小,且回購時間都放得比較長,無法給投資者形成良好的信心提振作用。特別是市值比較大的公司,如果只有一、兩億資金的股份回購,只能說是象征性的,對公司股價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會產生相反的作用。因為,投資者無法從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購中看到大股東對公司前景的信心。
再者,“放空炮”現象時常有之。為了應對市場變化,也為了吸引投資者眼光,有些上市公司非常高調地發出了股份回購的消息,且回購的力度很大。結果是,打的全是啞炮,沒有兌現股份回購承諾,引發投資者強烈不滿,也讓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購產生了懷疑。因此,能否一諾千金、擲地有聲,按時按質兌現股份回購承諾,也是上市公司能否維護好市值、保護好形象非常重要的方面。
股份回購是好事,公開承諾也是好事,前提是,目的要更加明確,要更加重視市值管理式股份回購。尤其要注意的是,既然做出了股份回購的承諾,就一定要擲地有聲,要一諾千金,把承諾兌現到位,守信于投資者,守信于市場,也守信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