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將在一座島上度過余生,只能隨身帶一本書/一張唱片/一部電影/一瓶酒,你會選擇什么?」
這個有些年代感的句式,仍然是文藝青年們的經典發問。無論交流試探還是社交場合破冰,或者是作品宣發時背書,這個問題總可以作為經典起手式和慣用切口。
年輕人總是幸運的,在他們被生活錘打得太厲害之前,還有機會 躲到一座只屬于自己的島嶼上。構建這座島嶼的材料,可以是書籍、音樂、電影和酒精。在這座孤寂與肆意成正比的島上,年輕人可以借助他人創造出的文藝靈感,探索自己精神世界的邊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什么是一座島?
這里面藏著某種可以解讀當代年輕人精神狀態的久遠回音。檢索詞源的掌紋,島(Island)顯然帶有某種孤獨和懸隔的心態暗示,在后疫情時代,這種心態似乎已成為當今年輕人的一種癥候,或者時尚。
島(island)是一片「孤獨的土地」(isolate land),因此它能成為「自我的土地」(I, land)……「島」因此帶有足夠引人向往的夢幻色彩: 一片外人無法輕易踏入的自足小天地,一間自己的房間的擴大版。
而又何謂年輕?
從昆侖山到愛琴海,全世界的人們都曾幻想尋找到一眼青春之泉。暫緩哀嘆肌肉線條與皮膚紋理描畫出的韶華光彩易逝,把目光投射到更易摧毀但又不朽的形而上的人類精神, 對文藝的創造力以及對生活之錘的反抗,可能正是青春之泉的力量來源。
1.
酒精是靈感的開關
作為激發創作者靈感的鑰匙,酒總是帶著繆斯女神衣鬢的香氣。眾多書籍、音樂和電影的誕生,都曾 憑借酒精燃燒掉創作者的無數黑夜與白天,外加幾片靈魂碎屑,最終涅槃而生。
威廉·??思{曾表示: 「我通常在晚上寫作,我總是把威士忌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用發酵谷物來做靈媒,他感受到美國南方大地上翻滾起伏的喧嘩和騷動。
威廉·??思{,美國作家,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查爾斯·布考斯基則把醉酒描述為 「地球上可抵達的最偉大的事物之一」。把酒瓶作為時鐘上的指針,在地獄冥犬的嚎叫聲中,他看見世界上盛大的孤獨。
查爾斯·布可夫斯基,德裔美國詩人
歐內斯特·海明威曾說過: 「如果你想了解一處文化,就在那里的酒吧里待一個晚上」。1937年冬春時節,在馬德里街頭酒館的某個夜晚,透過酒精的折射,這位作家從弗拉明戈的絢爛美艷中似乎已窺見幾縷苦難的戰爭真相,同時聽到不遠處傳來的戰地鐘聲。
歐內斯特·海明威,美國作家、記者
在了解文化這層意義里,某些書店也可以是等同于酒吧的文化媒介。
漫步在虛擬世界的倫敦街頭,尋著隔夜酒氣、干燥紙張和陳年頹喪疊加的復合氣息,就不難找到那家布萊克書店。書店因乖戾的酒鬼店主伯納德而臭名昭著,同時又散發出迷人混蛋的魅力。
伯納德·布萊克,英國喜劇《布萊克書店》店主
假設海明威在某個時空中誤入布萊克書店,他很可能會為了夏日女友與伯納德大打出手,隨后二人在胡鬧酒窖的雨夜把酒言歡,第二天又因狄更斯真皮書封而再次反目:這是倫敦陰晴不定的文化氣質精髓所在。
來到現實生活中,在具有謙和優雅的城市文化氣息的上海, 神獸之間書店可能會讓海明威歸于平靜,手持理智的煙斗與性感的酒杯,傾斜游走在神性與獸性之間,度過一個滿意的夜晚。
比起酒吧,這座書店用舒適替代了喧鬧,但小說、詩歌、音樂和酒精帶來的文化靈感元素都沒有缺席。就像島上木屋里帶著溫暖壁爐的會客廳,人與人的精神碰撞猶如火焰燃燒,偶爾發出令人愉悅振奮的細微噼啪聲響。
2.
吉拉島與威士忌,
一位作家的避世回憶錄
地球儀轉到距離上海一萬公里之遠的 吉拉島。如同書店在自然中的形態,這座島嶼為另一位作家提供了孤寂的山風、冰冷的溪水和無盡的荒原,以及一座單一麥芽威士忌酒廠:它們共同組成那種帶著橡木與泥煤香氣的蘇格蘭精神。
蘇格蘭吉拉島
吉拉島上居民不過200余人,但有超過5000頭鹿,帶著自身的匿名性。
在島上的2年里,這位作家以埃里克·布萊爾的名字向鄰里介紹自己,用狩獵和捕魚的方式儲存食物,在農舍小屋外圍建起園,伴著肺結核與威士忌完成了一部小說。在作品最終完稿的冬夜,他用一瓶酒歡迎了前來探望他的妹妹,也迎來了自己一場筋疲力盡的昏厥。
喬治·奧威爾和他完成《1984》寫作的白色小屋
島上的居民對埃里克·布萊爾并沒有什么好奇心,兼作酒吧和郵局的小商店里有著適可而止的公共空間溫度,日常問候致意則如同島上的海鳥般掠過。直到那部小說出版并帶來社會轟動后,居民們才知道那位 禮貌但咳嗽的知識分子,正是《1984》的作者喬治·奧威爾。
羨慕奧威爾,或者至少幻想過?「島」同時也是年輕人的應許之地與心態地基,每個人都希望「上島」避世,并且或多或少已經踩在一座島上了。 想要渡海來去,酒精與創作可能是那艘雙梔帆船。乘船時木漿激起水波,發散漣漪偶爾觸碰的瞬間交流,也更有珍貴且獨特的私人質感。而那些島上的孤獨或共鳴體驗,又何妨是貫穿時空的盛宴……酒神聽到這里,想必也會微笑了。
3.
刺激到神經的愛欲孤獨,且盡此杯
2023年的早春時節,整個世界都在期待希望、新生與愛。 吉拉單一麥芽威士忌在這時找準了靶心,與神獸之間書店聯合舉辦了情人節特別品鑒活動。
「愛情這杯酒,誰喝都得醉」在活動主題之下,理性、感性、求生欲、閱讀、品酒、觸碰愛情,種種抽象概念與具體行為相互盤旋,凝聚成一陣揚起雙梔船帆的風。
作為嘉賓,作家韓博分享了詩歌電影短片《哀歌》:潛在線索其實是酒神精神。伴著地中海古典世界的希臘柱廊,漫游至高緯度的白銀時代圣彼得堡,再被翻譯到1920年代的上海,與之同行的,是任何時候都不會屈服的人的文化尊嚴。
詩歌電影短片《哀歌》
酒神的另外一方面也是情欲之神。
韓博描述了意大利畫家提香·韋切利奧《酒神與阿里阿德涅》里的場景:酒神巴庫斯從戰車一躍而出,撲向受驚的阿里阿德涅。而此時的阿里阿德涅公主,正在遠望帆影,為一見鐘情的雅典英雄忒修斯傷心。那位負心人在公主的幫助下擊斃了牛頭怪,卻因為命運之神的預言,拋棄阿里阿德涅無情離去。
意大利畫家提香·韋切利奧代表作《酒神與阿里阿德涅》
通過這幅畫,就能看到 所謂愛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切都在變形,一切都在更新。鏡頭的畸變拉長人物的影子,氛圍變得迷幻,特別像喝完酒精神起舞的狀態。俞璐首次接觸酒精歡愉的圣彼得堡記憶被喚醒,胃里翻江倒海與涅瓦河翻江倒海,嘔吐匯流幻變成詩意。
人跟人之間的終極孤獨沒有辦法消解,但在酒精的催化之下,在我們碰杯的時候,就有一些偶爾的瞬間,不小心把酒液灑出來的瞬間,把酒杯跌碎的瞬間,燃燒起人與人之間剎時的火花。
嘉賓俞璐音樂作品分享
而在威士忌的品鑒中,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文藝作品,與醇厚酒液產生了某種精神的共鳴。
與會者攜帶著飲酒的欲望和分享的沖動,有人朗讀了無名詩人打動人心的小詩: 「我想要的愛是威士忌般的愛,一種由內而外,溫暖到我每一個神經的愛」;有人解釋了 「陪伴」(company) 的詞意,源自「一起吃面包的人」,那么威士忌是不是可以被看作是來自酒神的「陪伴」;有人期待帶著古銅酒壺去浦東美術館,在「絕美之境: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珍藏展」里與酒神和維納斯共飲……
感謝酒神與酒,所有孤島上的年輕人們, 即使在世界無可避免的下沉時刻,也保有對愛與美的愿景。
杯中酒或酒杯本身,都可以變成奧威爾的吉拉島。
JURA 2023 影像大賽
「我的島」
現已開啟招募,用三個關鍵詞
探索一座只屬于自己的精神之島
主題1:風景
分享那些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小島風景
主題2:形狀
翻出你的影集,
找找那些不經意間記錄下的島嶼形狀
主題3:故事
你在島上都有哪些奇遇,
快來分享你的島嶼故事
征稿時間:
2023年5月27日至6月22日
活動獎勵:
三個主題共設
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6名
一等獎 :3000元現金獎勵與獲獎證書
二等獎 :1000元現金獎勵與獲獎證書
三等獎 :500元現金獎勵與獲獎證書
(所有獲獎者均可獲得JURA 桶藝系列 吉拉朗姆桶一瓶)
掃碼投稿「我的島」影像作品
快帶上你的相機
登上那座專屬于你自己的島嶼
參考資料:
1. A tour of Orwell’s Jura, where he wrote 1984|The Guardian
2.韓博:《自由與威士忌,我們共同的怪獸》
3.俞璐:《我在原地等你,或是在蘇格蘭吉拉島》
撰文:張小電
轉載:請微信后臺回復“轉載”
商業合作或投稿:xingyj@vistopia.com.c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