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6月29日訊在2023國際數字能源展開幕式上,深圳上線了國內首個“電力充儲放一張網”。
(資料圖)
據悉,該電力網是我國首個聚合了充電設施、新型儲能、分布式能源等各類電力充儲放資源的平臺。
與此同時,深圳虛擬電廠管理平臺2.0上線試運行。2.0版本除全量接入了“電力充儲放一張網”的資源外,還涵蓋建筑樓宇、蓄冰站、工業園區等資源,規模達150萬千瓦,實時調控能力超30萬千瓦。
該平臺也是目前國內數據采集密度最高、接入負荷類型最全、直控資源最多、應用場景最全的虛擬電廠平臺。到2025年,深圳計劃建成具備100萬千瓦級可調節能力的虛擬電廠,有力支撐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和綠色低碳產業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主管鄧韋斯日前透露,南方電網預計于今年以深圳作為試點,簽署南方區域虛擬電廠首個并網調度協議。
▌本月新型儲能政策密集出臺 虛擬電廠可聚合資源池迅速擴大
就在6月1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開展新型儲能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啟動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申報。
推動新型儲能科技創新方面,國家發改委指出,一方面,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支持龍頭企業聯合行業優勢力量,推動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固態電池等新型儲能關鍵技術突破。另一方面,批復建設電化學儲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支持行業頭部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推動高功率密度電池等關鍵技術產業化和工程化。
而放眼全國,6月以來各地政府密集出臺針對新型儲能的政策。
河南省發布《關于加快新型儲能發展的實施意見》,江蘇省發改委印發新型儲能項目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廣東省發布《廣東省促進新型儲能電站發展若干措施》,均對新型儲能發展規模目標做出指引。同時,湖北省發改委發布《省能源局關于開展新型儲能電站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
另據數據顯示,2023年5月開標22個國內電化學儲能項目,總容量6.10GWh,環比增長32.49%,儲能部件項目容量占比超50%。5月中標均價環比下降19.67%至1.47元/Wh,碳酸鋰價格下降的影響充分顯現;5月儲能系統設備中標均價為1.22元/Wh,EPC中標均價1.55元/Wh。
海通證券認為,配置儲能能夠提高新能源電力供應的發電質量,提高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未來中長期看儲能行業市場規模依舊具備較大的增長空間,建議關注寧德時代、南網科技、英維克、陽光電源、上能電氣、科華數據等。
此外,隨著儲能等基礎資源建設加速,虛擬電廠可聚合資源池也迅速擴大,據國家電網預測,2025年有望形成最大負荷5%的系統調節能力。
我國虛擬電廠主要通過聚合集成資源,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獲利。頭豹研究院預計,到2030年我國虛擬電廠市場規模將達到1314億元,2022-2030年均復合增速24.4%;十四五階段虛擬電廠仍以參與需求響應盈利,電廠收入分成在40%-50%區間。
而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加速,虛擬電廠有望進一步通過參與電力現貨交易獲取盈利,中航證券建議關注領先布局的技術提供商和能源聚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