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8月19日訊(記者 王肖邦 劉琰)薇薇的日常可以被“量化”。
周一到周六,上午9點打卡簽到,坐在電腦前,接受任務分派。
大致上,一天完成4000個“拉框”,或者960個點位標注,就算考核達標。
(資料圖)
眼和手的精準協作很重要,大腦則“放空”。
薇薇是剛入行的“數據標注員”——“拜人工智能(AI)所賜”衍生出的一個職業——通過對文本、圖像、語音等進行標記、批注,生成滿足機器學習訓練所需的數據編碼。
有人形容數據標注是“用青春喂養AI”,勞動密集、高度程式化以及可替代性強的工作特征,很容易叫人聯想起富士康生產線上的工人。
薇薇這個月到手工資2000塊。她工作的地方,距離富士康太原園區大約7公里。
(數據標注基地內,財聯社記者攝)“肉眼可見”的就業機會
在太原,成千乃至上萬、薇薇這樣的年輕人,加入到數據標注的“職業大軍”,是這座城市開啟產業轉型,在個體身上折射的一道光影。
作為傳統能源大省的省會,太原近年來力求擺脫“資源型經濟”的瓶頸。
產業轉型、數字轉型被提到“戰略性系統工程”的高度,發展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數字經濟成為其中一環。
2017年,太原、晉中兩市對域內8個國家級、省級產學研園區進行整合,誕生出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下稱“綜改示范區”)。成立次年,綜改示范區與百度達成合作,并在其后,打造出了國內規模第一的數據標注基地。
(數據基地,財聯社記者攝)盡管在人工智能產業價值鏈上,數據標注地位相對基礎,但對太原,這是切入到AI這個前沿賽道的機會。
況且,數據標注行業對年輕人就業的貢獻“肉眼可見”。
百度曾計劃,到2025年,要在山西數據標注基地培養5萬名數據采集、標注專業人員。
與之相較,2020年,富士康太原園區的工人數量是:8萬余名。
“李彥宏是山西人”
傍晚6點半,規定的下班時間。打卡,就能確認一天的出勤。
但準點離開數據標注基地的人不多。有些人因為手速慢,任務完成不了,需要加班。有些人,則是任務完成了,想賺點“外快”,接了額外計件的“私活”。
薇薇通常準點走。她只花了半個月時間,就把“拉框”的合格率提高到90%。對她來說“這不難”,但同一批小伙伴里,不時有人因合格率不達標遭到淘汰。
“在我這里,一名數據標注員一天創造的產值要達到150元”,入駐基地的一家數據標注公司負責人說。
幾年前,數據標注產業前景規模一度被認為可以和IT時代的外包產業相提并論。但實際上,由于進入門檻低,競爭激烈,即便如今AI需求爆發,行業的平均利潤仍在往下走。
“干這行,賺錢靠兩個,一是人工夠便宜,二是有門路接到訂單。”負責人繼續說。
“是的,陜西、甘肅、內蒙古這些人工同樣便宜的中西部省份也在搞數據標注,但和太原沒法比。為什么?國內做人工智能,最厲害的是百度,對吧?這里是百度的基地。以及,李彥宏是山西人。”
華為煤礦軍團來了
吸引產業“巨頭”投資太原,也許是催化產業轉型、數字轉型的捷徑——百度數據標注基地部分驗證了這一點。
而在山西,面臨迫切轉型壓力以及能夠落地人工智能的場景,其實有更現成的:煤炭行業。
2022 年 8 月,科技部發文,明確將智能礦山作為首批十個優先支持的AI示范應用場景。而在此之前,2021年4月,華為已經搶先一步,宣布成立了其第一個軍團——煤礦軍團。
華為的每一個軍團都針對一個特定行業,集成銷售、需求管理、行業解決方案開發、生態合作以及服務等職能和資源。
針對煤礦行業,成立“軍團”,至少說明兩點:一是這個領域有巨大的商業價值,二是煤礦的升級轉型有非常個性化的需求。
華為已經在去年宣布,將煤礦軍團的全球總部,落地在太原晉陽湖畔。
“煤二代”接班了
企業的選擇,歸根結底是人的選擇。能源數字轉型的機會,不獨獨華為看到。
在綜改示范區的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祥睿能源的管理層介紹,一批從事能源互聯網的科創企業,正在集聚太原,從傳統產業和數字能源融合發展的局面中,發掘商業機會。
祥睿能源的業務之一就是為高耗能行業、重點排控企業提供“雙碳”治理的解決方案。
而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提供的資料顯示,不到三年時間,園區已經吸引到570余家數字經濟企業入駐,包括上市公司13家、“專精特新”企業23家,培育“四上”企業29家。
從事煤焦化工數字轉型的山西外星人技術有限公司CEO石永剛說,促成傳統能源產業轉型的,除了政策、產業發展規律,背后還有一只無形的推手:80后、90后“煤二代”開始接班了。
“煤二代”從“煤老板”父輩那里繼承了可觀財富,但對涉足煤炭行業往往不怎么感興趣。
“不要說那些在海外受過良好教育的‘煤二代’無法忍受,現在的年輕人誰還會愿意進焦化廠上班。”
即便開出的月薪是數據標注員的兩倍甚至三倍,焦化廠招工仍然困難。
“焦爐爐頂測溫的師傅,一個月8、9千塊工資是有的,但爐頂上就跟烤箱一樣,頭頂38℃,腳踩1300℃,年輕人會愿意干?”
“黑燈工廠”,即用智能機器人或自動化設備取代部分人力,是像煤焦化工這樣的傳統產業必由的轉型之路。
(智慧煤焦化工廠演示,財聯社記者攝)“所以華為煤炭軍團來山西了。大公司的優勢在于算力、大模型等,而小公司的優勢在于對場景和客戶的理解、政府關系,以及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服務。” 石永剛說。
石永剛公司的融資,一部分就來自煤炭行業的“老錢”。
路還很長
作為一名新入行的數據標注員,薇薇對目前的工作狀態沒有抱怨。
但和她同一批進到基地的小伙伴里,有人運氣不好,項目出了問題,被迫調休,到手工資大打折扣。
也有人感到吃不消,因為長時間目不轉睛的面對電腦,而選擇提前放棄這份工作。
數據標注這條職業道路能走多遠,薇薇不知道。但進入傳統煤炭行業,或者前往富士康上班,肯定不是她的選項。
(前往數據標注基地上班的年輕人,財聯社記者攝)就像一座城市的轉型,沒有回頭路,只能在探索中走下去。
今年初,太原市發布推進數字經濟全面發展的2023年行動計劃,表示要深入推進產業轉型和數字轉型,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打造中部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更好完成國家關于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任務的要求。
薇薇說,前段時間她去了趟距離太原幾十公里遠的平遙古城,當地人說,在清末,平遙金融業發達,是“中國的華爾街”。
“這個世界變起來快得很,想象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