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停牌近16個月的世茂集團(00813.HK),即將復牌。
7月28日,千億房企世茂集團一口氣補發了包括2021年、2022年上半年和2022年全年三份財報。
公告顯示,2021年和2022年,世茂集團分別虧損289.1億元、206.66億元,其中股東應占虧損為270.93億元、214.92億元,兩年合計虧損近486億元。
(資料圖片)
財務狀況也進一步惡化,世茂集團有息負債總額由2020年底的1451.43億元,增加至2022年底的2740.07億元,增加88.8%,而公司賬上現金僅為220.35億元。截至2022年末,世茂集團的總資產為6162億元,總負債為5367億元,總權益約795億元。
為緩解資金困難,積極自救,世茂集團在去年暫停了投資拿地,并出售了上海市黃浦路土地、廣州亞運城項目等多處資產,合計回籠資金超150億元。
7月28日,世茂集團表示,根據香港聯交所復牌指標,其已申請于2023年7月31日正式恢復公司股份買賣。
業內認為,按已有房企復牌后的股價表現來看,世茂集團若成功復牌,可能也難逃股價下跌、市值縮水的問題。
業績連續兩年巨虧
作為典型的閩系房企,世茂集團在業內有“并購王”之稱。
2019年,世茂先后收購萬通地產、泰禾、明發股份等公司項目,而最為著名的事件是2020年的“世紀大并購”——收購福晟集團。
通過擴儲收購,世茂在體量上迅速擴張,在2018年,世茂集團的總營收為855.13億,而到2020年,其總營收上升到1353.53億,2年營收大增58%。
目前,世茂集團核心業務涵蓋了房地產開發、酒店運營、物業管理、金融投資等多個領域。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環境發生變化,公司經營受到不利影響,合約銷售額明顯下滑。
2021年,公司合約銷售額還保持在2691.1億元的規模,平均銷售均價為17605元/平方米;2022年,其合約銷售額降至865.2億元,降幅達到68%。
而且,公司還連續出現巨額虧損。2021年,世茂集團營業額約為1077.97億元,股東應占核心業務虧損232.51億元,同比下降289.3%。
出現巨額虧損的原因,是2021年物業減值撥備約為235.65億元,上年同期則僅約300萬元。這項變動直接將世茂集團在這一年的毛利率水平拉低至2.4%。到2022年,毛利率盡管有所回升,但受到降價促銷、高價地結轉等影響,仍在8.4%的歷史低位。
2022年,公司虧損有所收窄,營業額約為630.40億元,同比降約41.5%;股東應占核心業務虧損約為128.25億元,虧損額較上年下降約104.26億元。
世茂股份表示,2022年至今,公司銷售情況大幅度下滑的形勢并沒有太大好轉。2023年1—6月,公司房地產新開工面積約5.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竣工面積約55.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8%;銷售簽約面積約3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銷售簽約金額約49億元,同比增長1%。
聚焦化債保交付
此前的激進擴張,讓世茂集團開始嘗到“苦果”。
首先表現在負債上,其有息負債總額由2020年底的1451.43億元,增加至2022年底的2740.07億元,增長88.8%,而公司賬上現金僅為220.35億元。
截至2022年底,世茂集團的總負債為5367.06億元,合約負債及有關增值稅共約1252.40億元,所以剔除預收款項后的負債約為4114.66億元。
2022年,世茂集團的凈負債率約為302.2%,較2021年底的156.0%上升146.2個百分點。不過,剔除預收款項后的資產負債率約為83.8%,2021年底該數值為77.4%。
發生流動性危機以來,世茂一直在積極自救,以恢復和保障企業的生產經營,其中包括就現有融資商討展期及豁免、盡量減少對項目施工及營運的干擾、加快銷售及回款以及積極處置資產等。
2022年,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世茂集團成功出售上海市黃浦路土地、廣州亞運城項目、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北京分鐘寺項目等資產,以切實緩解資金困難。
為保證現金流,2022年,世茂集團調整了經營策略,暫停獲取土地。截至2022年末,其旗下擁有項目逾300個,土地儲備約為6050萬平方米。
債務重組方面,世茂集團方面透露,公司一直在積極推進境外債務重組事宜,包括本金約68億美元的優先票據、本金約21億美元及209億港元的各種境外銀行和金融機構借貸等。
“公司2022年錄得總資產6162.1億元,足夠覆蓋公司當前債務。我們將堅持資源統籌,通過有效盤活資產、優化大宗資產的處置方案,最大程度緩解資金困難及債務壓力。”世茂集團方面稱。
在化解債務難題的同時,世茂集團也如同行業其他房企一樣,致力于保交付。7月24日,世茂集團官微披露,今年上半年合計交付3.2萬套房源,涉及交付的項目有紹興世茂云樾府、武漢世茂龍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