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6月16日訊(編輯 史正丞)對于試圖在AI產業“野蠻生長”的科技巨頭和初創企業來說,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相關資料圖)
繼本周歐盟在《AI法案》取得關鍵突破后,此前在AI領域算不上出挑的東南亞國家,也傳出立法監管的新動向。據媒體周五援引多名東南亞政府官員報道稱,以東南亞國家聯盟為平臺,這些國家也在抓緊為這項新技術“設立欄桿”。
這么快!有望在2024年出臺
有關東盟十國AI立法的消息,最早在今年2月的部長級會議中可以找到端倪。各國同意需要為東盟的6.68億人口開發“AI指引”,但有關討論的細節卻鮮少出現在媒體中。
根據最新的報道,被稱為“東盟人工智能治理和倫理指南”的文件正在成型,將試圖平衡經濟方面的利益和技術本身存在的風險。
一名東盟國家的高級官員表示,法案的起草工作正在進行中,目前的預期是在今年年底成型,擇機呈報給東盟成員國批準。
另一名官員表示,具體的法案可能會在明年初的東盟數字部長會議期間官宣。作為那場會議的主辦方,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給出官方回應是,新加坡將會與其他東盟國家一起,讓“東盟AI指南”為支持東盟地區開發和部署負責任及創新AI,邁出可實現、可執行的一步。
除了新加披外,東盟國家還包括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老撾、文萊、柬埔寨和緬甸。
考慮到具體的立法文案仍在商議初期,以及保密工作的要求,這些官員并沒有透露東盟的AI監管會有哪些細節。
全球監管正快速形成“合圍”
面對人工智能展現出顛覆生產力格局的潛力,全球監管都在第一時間打起精神,力求將AI產業產生危害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早在2022年底,中國國家網信辦、工信部和公安部已經聯合發布了《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火爆和治理空白顯現,今年4月,國家網信辦進一步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明確要求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或服務的提供者需尊重知識產權,不得利用平臺優勢實施不公平競爭,同時需采取措施防止生成虛假信息。
而在ChatGPT的刺激下,磨蹭了兩年的歐盟AI立法也突然被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歐洲議員們迅速填上AIGC相關的立法后,已經在本周表決通過正式的談判立場。接下來歐洲議會和歐盟成員國將對法案展開討論,目前的目標是在2024年正式通過這項立法,并在2026年起實施。
與此同時,在微軟、谷歌、OpenAI的老家美國,對于人工智能的監管也是國會的熱門話題,議員們也在抓緊學習科技范式的轉變。上周二,72歲的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在國會舉辦了一場名為“AI呈現的超凡潛力和風險”討論會,議員們圍坐在一起討論的第一個話題是“什么是AI”。
在過去幾個月里,OpenAI和微軟也一直在呼吁政府趕緊出手對AI產業框定規則,為此OpenAI的首席執行官奧特曼已經進行了一圈“環球之旅”。不過也有批評者稱,科技巨頭之所以這么心急,是因為一旦規則設立,這些領跑者的領先位置也將會被鎖定。
在主流科技圈外,中東地區也已經參與到擁抱AI的隊伍中,阿聯酋在今年4月發布了生成式AI指引。沙特的動作更早一些,在2019年就已經成立數據與人工智能局,負責監督國家數據管理辦公室、國家信息中心和國家人工智能中心。根據統計,在沙特的“2030愿景”中規定了96項戰略目標,其中一半以上與人工智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