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晚間,中洲控股(000042.SZ)發布了2023年上半年業績報告。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約36.46億元,同比下降22.02%;實現歸母凈利潤為虧損1969.97萬元,同比下降107.62%;扣非凈利潤為虧損2276.87萬元,同比下降109.69%;基本每股收益為-0.03元。
【資料圖】
從數據不難看出,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營利雙降,并且較上一年出現扭盈轉虧。
對于業績的明顯下滑,中洲控股在報告中指出,主要是今年上半年房地產結算的收入及毛利率同比下降,導致歸母凈利潤減少。
二級市場方面,截至8月19日收盤,中洲控股股價報收7.99元,跌3.5%,成交額為4014.02萬元,當前公司總市值約53.12億元。
房地產業務收入同比下降25%
中洲控股業務涵蓋地產開發、酒店經營、物業服務、商業管理等領域,公司業務主要覆蓋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經濟圈、上海大都市圈、環渤海經濟區等區域。
今年上半年,中洲控股的業務表現并不理想。
從營收方面看,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36.46億元,同比下降22.02%,凈虧損1969.97萬元,同比止盈轉虧,去年同期實現凈利潤約2.58億元。
中洲控股在報告中指出,業績下滑主要是今年上半年房地產結算的收入及毛利率同比下降,導致歸母凈利潤減少。
分業務來看,房地產業務收入約33.65億元,同比下降24.77%;服務業務收入約1.97億元,同比增長4.57%;酒店業務收入約1.48億元,同比增長87.74%;施工收入約6993.38萬元,同比下降40.07%。
不難發現,今年上半年,公司酒店業務的增長較為突出,該板塊的營收提升主要得益于疫情穩定后,國內出行及旅游行業的恢復。
據文化和旅游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旅游總人次達23.84億,較上年同期增加9.29億,同比增長63.9%;國內旅游收入(旅游總花費)約2.3萬億元,較上年增加1.12萬億元,增長95.9%。
鈦媒體APP注意到,雖然公司房地產業務實現的營收表現不算理想,但事實上,今年上半年該業務板塊完成的銷售情況較去年同期是有提升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洲控股實現房地產銷售面積約17.7萬平方米,相應的銷售金額約60.17億元;而上一年同期實現的房地產銷售面積約13.83萬平方米,相應的銷售金額約24.52億元。
再看土地儲備方面,截至2023年6月末,中洲控股擁有土儲總占地面積約76.92萬平方米,剩余可開發建筑面積約160.21萬平方米,涉及成都、惠州、深圳、東莞等城市,具體項目包括成都三岔湖項目、惠州仲愷科研樓項目、深圳寶安26區項目、惠州迪亞項目、東莞大嶺山項目等。
重點項目“黃金臺”擱淺逾20年再度讓賢
提起中洲控股,就不得不提及位于深圳龍華區的“黃金臺”項目。
據悉,該項目是中洲控股在深圳的重點項目之一,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93年,在公司半年報中對于該項目的描述為“位于深圳北站核心商務區內,區位優勢明顯,擬打造龍華區核心地段的高端住宅產品”。但由于該項目存在權益糾紛等問題,推進難度大,直到2022年9月方才進入開工階段。
公開資料顯示,1993年底,深圳市寶東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寶東地產”)以總價7433萬元獲得深圳寶安區龍華鎮(當時龍華尚未成立行政區)黃金臺山莊項目用地,占地面積約28萬平方米,用途為商住用地,使用期限50年。
根據當時拿地前簽署的協議,深圳市華電房地產有限公司(下稱“華電房產”)、深圳市寶安龍華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龍華發展”)與寶東地產分別擁有黃金臺項目65%、25%、10%權益。
2001年,華電房產以總價1200萬元收購了龍華發展所持黃金臺項目25%權益。同年,中洲控股的前身深圳市長城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深長城”)出資2.58億元收購華電房產,由此獲得黃金臺項目90%權益。
深長城入主華電房產后,便以寶東地產“未對黃金臺項目實際投入”為由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寶東地產不再享有項目權益。但法院未支持深長城的主張,該訴訟就此擱置。
2009年,因深圳市政府建設深圳北站,黃金臺項目所在區域進行規劃調整,導致黃金臺項目被征用了約17萬平方米土地面積,剩余占地僅有11.04萬平方米。
2013年,基于股東間的訴訟糾紛及區域規劃調整,黃金臺項目被深圳規土委認定為“閑置土地”。
2014年初,深長城宣布,黃金臺項目納入深圳2014年土地整備計劃,將按等價值原則在周邊調整留用項目用地。同年,深長城更名為“中洲控股”。
2020年4月,中洲控股、寶東地產與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龍華管理局簽訂征地補償協議,兩家公司聯合獲得黃金臺項目留用地占地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45萬平方米。此后,項目進展再次停滯,并直至兩年多以后才再有新進展。
2022年9月,黃金臺項目正式開工,對外案名為“中洲迎璽花園”,預計2026年1月竣工,預計總投資金額約62.13億元。
2023年1月18日,在黃金臺項目開工3個月后,寶東地產向中洲控股轉讓了手中持有的黃金臺項目公司10%權益。在“僵持”逾20年后,中洲控股終于拿到黃金臺項目100%的權益。據了解,曾有投資者向中洲控股詢問從寶東地產獲取黃金臺項目10%權益所涉及代價,不過中洲控股方面并未對此回應。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黃金臺項目完全歸屬于中洲控股尚不足半年時間,該項目的權益劃分再度出現變化。6月26日,中洲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全資子公司中洲地產與信達資本、中國信達深圳分公司合作設立“廣西信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廣西信中”),總規模約60.41億元。
其中,中國信達深圳分公司現金出資42億元,作為合伙企業的優先級LP;隨后合伙企業將這42億元以借款方式輸送給中洲地產,作為其中一項增信措施,中洲地產90%股權被用于質押擔保。而中洲控股以股債權形式出資18.4億元,作為合伙企業劣后級LP,包括中洲地產剩余10%股權和深圳市黃金臺項目有限公司100%股權。
鈦媒體APP了解到,中洲控股之所以引入信達資產,是因為公司近年來面臨流動性緊缺問題,而黃金臺項目的投入對于中洲控股而言并非易事。
年報數據,截至2022年底,中洲控股旗下房地產項目預計總投資額約539.39億元;其中黃金臺項目是唯一新開工項目,該項目投資額占比約11.52%,去年項目僅新增投資1.43億元,累計投資4.68億元。
從中洲控股資本結構看,截至去年底該公司資產負債率77.61%,有息債務/全部投入資本為61.75%;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36.77億元,無短期借款,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卻僅有9.03億元,難以覆蓋即期債務。
另據2023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中洲控股的貨幣資金為8.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33.6億元。(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 ,作者| 陳偉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