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財富研報中指出,隨著傳統發電方式逐漸被新能源發電取代,風光裝機不斷增長,棄風棄光問題隨之而來。同時隨新能源裝機占比持續提升,發電設備總體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增強,調峰調頻需求愈加強烈。儲能為解決棄風棄光&調峰調頻需求的有效方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hina Energy Storage Alliance,CNESA)數據,2022年新型儲能新增規模創歷史新高,達到7.3GW/15.9GWh,配儲時長2.18hr,功率規模同比增長200%,能量規模同比增長280%。
截至2022年底,中國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59.8GW,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 25%,年增長率38%。抽水蓄能累計裝機占比同樣首次低于80%,與 2021年同期相比下降8.3個百分點;新型儲能繼續高速發展,累計裝機規模首次突破10GW,達到13.1GW/27.1GWh,功率規模年增長率達 128%,能量規模年增長率達141%。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 24 個省市明確規劃了“十四五”時期新型儲能的裝機目標,總規模超 67 GW,此外,國內2022年單年新增規劃在建的新型儲能項目規模達到 101.8GW/259.2GWh。
根據 CNESA 數據,2022年全球新增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 30.7GW,同增 98%,至22年年底實現累計裝機45.7GW,接近 2021 年同期的2倍。分地區看,根據 CNESA 數據,中國、歐洲、美國新增項目占比較高,2022中國占比 36%,歐洲占比 26%,美國占比 24%,澳洲、日本緊隨其后。
中美驅動,拐點已至
國家層面,2021 年 7 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印發《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 2025 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 30GW 以上,據 CNESA統計,截至 2022 年底,中國已投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為 13.1GW,按照文件提出的裝機目標,到 2025 年中國的電化學儲能安裝量仍有 2 倍空間。
聯邦層面的 IRA 法案利好儲能。2022 年 8 月拜登簽署了 IRA 法案,關于儲能方面的條款變化包括:首次將獨立儲能納入 ITC 抵免范圍,儲能裝機對光伏的依賴性將大幅降低。
將儲能補貼分為兩種,表前與工商用及戶用,表前與工商用儲能額定容量(Nameplate capacity)需在 5kWh 以上,而戶用儲能的額定容量需在 3kWh以上。將 ITC 補貼延期十年,補貼將延長至 2035 年,2033 年后開始逐步退坡。
此前美國光伏發電及其配儲項目普遍可享 26% ITC 免稅額度,即退還投資產生增值稅的 26%,但將于 2023 年開始逐步退坡至 2024 年的 10%。更新后,提升抵免上限,將抵免劃分為基礎抵免+額外抵免,其中基礎抵免額度上限由之前的 26%上升至 30%;此外表前與工商業儲能項目若滿足要求,則可再獲得最高10%的額外補貼。
硅料+碳酸鋰降價,IRR 提升
硅料產能大規模投產,帶動組件價格下跌,地面電站裝機釋放,并網配置儲能的滲透率和時長提升,儲能需求加速明顯。
價格下行帶動產業鏈價格中樞下移。根據 choice 數據,5 月 24 日最新報價,國內多晶致密料價格從高點 303 元/降至目前的 130 元/kg,跌幅已高達57.1%。
硅料價格大幅調降逐步傳導至產業鏈中下游,預計隨著硅料價格進一步下行和組件廠產能釋放,組件價格具備進一步下調的空間。硅料、組件價格下降,帶動地面電站 IRR 提升。
碳酸鋰價格高位回落,原材料成本下行,獨立儲能 IRR 有望提升,釋放需求。根據中商情報網及模型測算,儲能 EPC 中,當碳酸鋰價格為 55 萬元時,石墨價格 5 萬元時,儲能系統成本占比約 86%,儲能系統成本中,電池占比約 60%。
上游中游材料價格加速回落,儲能初始投資成本下降,獨立儲能經濟性提升。我們假設:除碳酸鋰、石墨外,其余電池材料成本不變;1W/2Wh 儲能系統,單日 1 次充放電,年運營天數 330 天;盈利模式為:容量租賃、調峰補貼、充放套利。
東方財富預計,2025 年全球儲能需求為 331 GWh,22-25 年 CAGR=95.7%;其中中國 25 年預計需求 152.8GWh,22-25 年 CAGR=108.5%;美國 25 年預計需求98.5 GWh,22-25 年 CAGR=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