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市場概況
(相關資料圖)
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收漲,其中滬指上漲0.15%,收報3233.67點;深證成指上漲0.76%,收報10955.96點;創業板指上漲0.68%,收報2166.96點。今日A股成交額9434.6億元,延續環比小幅下降態勢,行業板塊漲多跌少。北向資金交投清淡,全天小幅凈賣出2.31億元,連續3日凈賣出;其中滬股通凈賣出3.53億元,深股通凈買入1.22億元。
02
盤面觀察
指數上來看,A股三大指數震蕩走強,延續近期反彈態勢。總體來看,創業板指錄得3連陽,深證成指4連陽,滬指5連陽。寬基指數中,今日科創50、創業板成長、科創創業50等指數漲幅靠前。
板塊上來看, 金融地產等權重板塊集體回暖,其中保險股探底回升,地產板塊沖高明顯回落。AI+方向再度發力,算力、游戲、CPO、存儲器、醫療信息等集體走強;芯片、消費電子、通信板塊活躍;中字頭、醫藥、周期股相對低迷。今日A股上漲個股超過一半,超50只個股漲停,整體表現較好。
行業上來看,計算機、傳媒、電子領漲,建筑裝飾、石油石化、煤炭下跌。
概念主題方面,存儲器、元宇宙、炒股軟件板塊領漲,西藏振興、中醫藥、猴痘塊下跌。
03
熱點行業-計算機
今日,計算機行業上漲3.3%。華鑫證券:算力資源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底座,數字化新事物、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應用場景向多元化發展,算力規模的不斷擴大帶動算力需求持續攀升。發展數字人民幣作為國家重要戰略,數字人民幣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內容已寫入國家“十四五”規劃。近年來數字化場景向多領域延伸,數字經濟時代序幕開啟,政府、企業各類主體對數據安全的需求愈發旺盛。
04
操作策略
年初以來A股市場呈現結構性行情,AI+及高股息領域相對跑贏,機構重倉的新能源、醫藥等方向個股表現不佳。近期在經濟數據驗證國內經濟弱復蘇后,市場主線之一的“中特估”開始乏力,受經濟影響較低的人工智能產業持續受資金追捧。人工智能、腦機接口等產業趨勢下的科技成長領域,仍為當前A股較為稀缺的賽道,后期可重點關注應用層的進展和投資機會。相關產業中,下半年可關注上游芯片、下游消費電子的周期反轉與技術共振的機會。短期來看,外資受匯率影響趨于謹慎,基金發行節奏低迷,增量資金入場節奏整體較為緩慢。但悲觀情緒已在市場中反應較為充分,當前市場的風險溢價再次來到較高位置,配置型資金開始介入性價比較高資產的意愿明顯加強。
今日港股市場低開高走,有突破平臺之勢,重心有所上移,互聯網科技大漲。相對A股而言,港股對海外流動性變化更敏感。且今年一季度港股科技經營業績穩中向好,降本增效下重點公司利潤再超預期,打消市場對于疫后效應與競爭態勢的擔憂。考慮到全球流動性拐點臨近,以及A股整體估值水平較低,國內資產配置宜保持樂觀,戰略上或可積極面對大跌后的行情。總體來看,弱復蘇、弱預期的市場環境下,科技成長板塊仍然值得重點關注。隨著二季度上市公司業績逐漸進入改善期,基本面修復或逐步成為市場交易的核心邏輯,A股市場風格也有望趨向均衡。
05
熱點資訊
◆【央行將7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從2%下調至1.9%】央行今日進行2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90%,此前為2.00%。因今日有2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零投放零回籠。(財聯社)
◆【央行:5月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1.6% 預估為12%】5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82.05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增速比上月末低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5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7.53萬億元,同比增長4.7%,增速比上月末低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1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10.48萬億元,同比增長9.6%。當月凈回籠現金1148億元。(財聯社)
◆【央行:5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36萬億元 同比少增5418億元】5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232.64萬億元,同比增長10.6%。人民幣貸款余額227.53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上月末低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3個百分點。5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36萬億元,同比少增5418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367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98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684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55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5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698億元,票據融資增加420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604億元。5月末,外幣貸款余額7215億美元,同比下降20.7%。5月份外幣貸款減少160億美元,同比多減44億美元。(財聯社)
◆【中國央行:5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1.46萬億元,同比少增1.58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5364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5364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393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2369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3221億元。5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36萬億元,同比少增5418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367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98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684億元。(華爾街見聞)
◆【央行:5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56萬億元 比上月多3312億元】 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22萬億元,同比少增6173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338億元,同比多減98億元;委托貸款增加35億元,同比多增167億元;信托貸款增加303億元,同比多增922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1797億元,同比多減729億元;企業債券融資凈減少2175億元,同比少2541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5571億元,同比少5011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753億元,同比多461億元。(財聯社)
◆【市場監管總局:到2035年,計量數據歸集共享規模顯著提升】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計量數據管理和應用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到2035年,計量數據歸集共享規模顯著提升,計量數據與產業鏈供應鏈結合更加緊密,計量數據潛能進一步釋放。在重點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30家國家計量數據建設應用基地,挖掘和推廣100個計量數據應用優秀案例,探索建立國家標準參考數據庫,計量數據支撐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華爾街見聞)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2023年底前,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對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減按1%征收增值稅,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分別實施5%、10%增值稅加計抵減。2024年底前,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減半征收個人所得稅。將減半征收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減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政策,延續實施至2027年底。(華爾街見聞)
◆【國家發改委:對科技創新、重點產業鏈等領域 出臺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關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落實稅收、首臺(套)保險補償等支持政策,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科技創新、重點產業鏈等領域,出臺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將符合條件行業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財聯社)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關于網傳我光伏從業者在德被帶走的消息多有不實】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消息,關于媒體報道的中國光伏從業者參加德國慕尼黑國際太陽能技術博覽會時被帶走調查一事,得到消息后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高度重視。經了解,當事人只是協助調查,目前已回到酒店。這次協助調查的只有其一人,不涉及網傳的多家中國光伏企業,也沒有出現多名人員協助調查的情況。(財聯社)
◆【360集團董事長:國內大模型已經基本趕上或者接近國際水平】在6月13日的360智腦大模型應用發布會上,360集團創始人表示:“國內現在(AI大模型)你追我趕,不斷地相互激勵,縮小和全球領先技術的距離。原來我說(差距)有一年半、兩年,我今天收回這句話。我認為國內現在這種發展迭代速度,已經基本趕上或者接近國際平均水平。”(全天候科技)
◆【英國國債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英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此前的公布的就業數據好于預期。(華爾街見聞)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將設法阻止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交易最終完成】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計劃于當地時間周一在聯邦法院起訴微軟,以阻止該公司完成以690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的交易。該消息人士稱,FTC計劃尋求法院命令阻止該交易,直到該機構內部法庭有機會對該交易做出裁決。FTC內部法庭的審判定于8月開始。(財聯社)
◆【美國本財年截至5月份預算赤字1.2萬億美元,同比增加191%】美國聯邦政府在本財年前八個月的預算赤字達到1.16萬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91%。根據美國財政部周一公布的數據,5月份預算赤字為2,400億美元,是2022年5月預算赤字的兩倍多。同比變動進行了調整,以反映日歷差異。利息成本上升仍然是本財年支出增加的最大因素。然而,由于通脹保護國債的利息支出減少,利息支出在5月份同比下降。(華爾街見聞)
風險提示
本資料僅為服務信息,不作為個股推薦,不構成對投資人的任何實質性建議或承諾,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市場或相關產品歷史表現不代表未來。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和《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數據來源:wind、iFind、上交所、深交所、各新聞媒體,2023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