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阮萃 黃占玲
(資料圖)
近段時間,家住南寧市安吉大道附近的張女士發現,在她家周邊不足百米的地方,陸續開了4家藥店。為何街頭巷尾的藥店越來越多?看似激烈的競爭下,老百姓真能得到實惠嗎?請看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的調查。
藥店活動多,真能“薅羊毛”?
7月1日至3日,記者走訪了多家藥店,大部分藥店門口都張貼著宣傳海報,比如會員日有折扣,或針對近期的節點舉行打折活動,有的還在店門口的LED屏上滾動播放打折信息。
一家藥店推出優惠活動。 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 黃占玲攝
南寧市民何女士的身體一直不好,小毛病不斷,因此經常光顧藥店,還成了一些連鎖藥房的會員。幾年來,她發現藥店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便利用這一點,哪家藥店的藥品便宜便去“薅羊毛”,“感覺還是能省錢的”。
患有慢性病的市民唐女士則稱,自己會在藥店會員日的時候買一些低折扣藥品。在她看來,藥店的價格戰從沒有停止過,并且套路很深,難以分辨消費者是否真“薅”到了“羊毛”。比起這些,她更希望藥店的藥師能提供更多用藥建議。
走訪三家店,同款不同價
走訪中,記者隨機拿了3家藥店的宣傳折頁,對比價格發現,同款藥的價格有所不同。
藥店的宣傳折頁。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 阮萃攝
比如一款感冒靈顆粒,古城路一家藥店的市場價是19.9元/盒,秒殺價為12.9元。而民主路一家藥店的市場價為16.5元/盒,秒殺價為9.9元。
另一款用于治療高膽固醇血癥的阿托伐他汀鈣片,一家藥店的秒殺價為100元/8盒,算下來12.5元/盒,另一家藥店的“特價”為10.9元/盒。
低價促銷真的能吸引到客源嗎?對此,一家連鎖藥店的員工介紹,有些藥品雖然是低價促銷,但購買的客人并不是很多,他們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吸引消費者關注店里的其他活動。
加入藥店會員有折扣。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 黃占玲攝
醫藥行業資深人士詹女士稱,近年來,線下藥店的發展并非外界看到的那樣如火如荼,相反,一些連鎖藥房還面臨發展困境。為了營收,低價促銷成了不少藥店的常用手段。此外,線上藥店開始發展后,老百姓的購藥方式發生了改變,線下藥店紛紛推出低價促銷活動,便是希望以此促使消費者回歸。
當心虛假宣傳,別被忽悠了
記者發現,藥店在促銷時,容易出現虛假宣傳、夸大藥品療效等問題。
70歲的市民湯女士稱,她老伴曾經中風,后來看到不少藥店宣稱安宮牛黃丸可預防中風,而且還是“買三送一”,她為了安心就買回去備著。有一天,一名學醫的親戚來家里做客,告訴她這個藥不能隨便吃,如果不對癥,不但沒有療效,反而會有副作用。從此,她不敢輕易相信藥店的促銷活動了。
記者從南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近幾年,該局公布的多起藥店涉嫌違規事件中,就涉及虛假宣傳、超期藥品不下架、執業藥師不在崗銷售處方藥等問題。
一名業內人士表示,藥店虛假宣傳,不僅會誤導消費者,讓消費者忽略了藥品的不良反應和副作用,還容易造成不公平競爭。從另一角度來看,低價促銷的本質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非提高藥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藥店想要謀求出路,只有低價促銷這一種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