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新消費日報7月9日訊(研究員 梁又勻),端午假期線下消費并未再現五一盛況,高消費頻次、低客單價成為新趨勢。線上電商618大促進入收尾期,增長和業績宣傳不再成為重點,更多商家品牌將降本增效掛在嘴邊。
(資料圖片)
還有不少商家和供應商已經提前開始為即將到來的暑假旺季做準備。
財聯社創投通數據,2023年6月國內消費領域總計有61起融資,同比2022年6月下降30.68%,環比5月并未有明顯變化。
據創投通已公布的融資金額,6月消費領域總計融資39.12億元,同比2022年6月增長72.03%,同比5月卻明顯下降。其原因主要是去年6月有不少項目并未披露實際融資金額,且整體融資水平較低;而今年5月則受部分頭部品牌融資影響,整體金額較高。
6月投融資概況
結合本月項目數量及金額來看,消費投融資市場正在回歸常態,但也不乏頭部品牌接連獲投的消息。
賽道熱度顯示,本地生活領域獲投項目已接連數月穩定增長,而餐飲零售、酒水飲料、智能硬件、電商零售市場關注度有所波動。相較于VR/AR等虛擬娛樂和數字藏品,潮玩、虛擬主播等更快落地的內容受到重點關注。
具體而言,本地生活領域突出共享服務、養老服務兩大方向。其中,共享充電服務商墨道科技、共享單車出海品牌唯樂高都是其中較為突出的項目,分別獲得順為資本、光點資本數千萬元投資。
同時,本月有3起養老服務公司獲投,且均為一站式養老平臺,可提供醫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其中錦欣福星康養探索“醫療與養老結合”,偶爸則主營線上養老咨詢服務平臺,比利信息關注健康養老及旅游行業。
此外,餐飲零售行業也有了進一步轉變,線下連鎖餐飲品牌僅有2家獲投,分別為辣子雞品牌“老韓煸雞”和炸串小吃“嘿逵炸串”。其余大部分獲投公司集中于供應鏈服務、預制菜和零售食品。優予預制菜和小胖黎均為本月獲投的預制菜公司,主營預制菜研發、品牌運營、產品銷售等。
電商零售領域各類服務商已成為市場的主要關注方向,不僅有跨境電商服務商“芯宏科技”、電商智能客服“及時語”、出海營銷“QuickCEP”和“Global Star”,還有跨境金融支付平臺“尋匯SUNRATE”獲得軟銀亞洲青睞,進入D輪融資。
頭部項目上,6月共有9起億元融資,與此前數月差別不大。遺憾的是,本月出圈的明星項目并不多,高端咖啡連鎖品牌M Stand、咖啡機品牌小咖咖啡話題度較高。
物流快遞獲投領域雖然僅有8起融資事件,但總融資金額最高,超億元項目達4起。其中,發網物流、運滿滿為一站式供應鏈管理及服務商,分別關注電商和冷鏈。普拉托科技主營智慧托盤循環共用及供應鏈智能優化;箱箱共用也主張為客戶提供循環包裝解決方案。
投資輪次上,天使輪、Pre-A輪占比一半,與此前不同的是,本月有不少公司進入D輪。除上億元的融資外,服務機器人研發商“神州云海”、出境游服務商“皇包車”均進入D輪,但并未披露融資金額。
6月北京獲投項目多,以人工智能研發及落地功能為主,包括智能家居“卡特加特”、虛擬人直播“靈犀深智”、可穿戴VR/AR設備商“VITURE”等。上海地區更多消費及供應鏈公司獲投。廣東則專注電商、美妝及出海領域,整體融資項目有所下降。
值得關注的投資項目
本月機構投資存在明顯的關注主線,其中咖啡茶飲和物流供應鏈最為熱鬧,上億元的頭部項目大都扎堆于此。
1、錦欣福星康養:引入國際投資者,并簽訂上市培育協議
成都錦欣福星康養集團成立于2014年,是錦欣集團旗下子公司,主營城市養老綜合服務,擁有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醫養機構、養老機構、醫療機構、餐飲企業、生命文化服務機構等多種業態。據介紹,公司業務覆蓋川渝、長三角及大灣區等地,已建立300多個社區養老服務點,每年提供家居服務超320萬人。
本次參投機構包括春華資本、奧博資本,均為全球性專業投資機構,關注生物醫療、醫療健康等領域。雙方合計向錦欣福星康養投資達8000萬美元,創下6月投資金額之最。而在本次投資簽約儀式上,成都錦江區金融局也與其母公司錦欣集團簽訂上市培育協議,圍繞上市企業培育、多元化綜合金融服務等方面開展合作。
據計劃,錦欣福星康養年內總床位將超1.5萬張,2025年目標超4萬張。
2、發網物流:整合2B和2C環節,實現電商物流降本增效
發網物流創立于2008年,主要為國內電商品牌方、渠道商提供倉配一體化服務,深度整合多種類型的配送資源,能夠提供B2C、同城零售、B2B和跨境電商等物流及供應鏈增值服務。
數據顯示,發網物流已累計服務2500多家品牌客戶,覆蓋近3.5億消費者;在全國擁有600+倉點,倉儲面積超450萬㎡。據悉,發網物流華東區首個智能物聯網產業園已進入全面施工階段,項目總投資達10億元;預計建成后,將實現年產1萬臺智能物流設備、年履約訂單規模超1億。
本輪數億元融資擬用于全供應鏈數字化和庫內智能化建設,加強全國倉庫網點覆蓋,為產業園建設提供支持。
3、運滿滿:布局數字化冷鏈運輸,融資數億元
運滿滿成立于2019年,是滿幫集團旗下孵化的一站式冷鏈服務平臺,一度被稱為“貨車版滴滴”,可利用推薦算法為貨車司機和商家快速匹配物流供需。公司核心冷鏈團隊規模共計超200人,目前已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10萬多條線路,注冊冷藏車逾27萬輛,占目前全國冷藏車數量的70%。
2023年2月,運滿滿冷運推出貨主端獨立APP。未來,公司還將推出運力側的獨立版APP有數據顯示,今年1-5月,運滿滿平臺司機承運的冷鏈貨物已超過2100萬噸。
在多年快速發展的同時,平臺與火車司機們的矛盾時有發生,運費大幅壓價、訂單信息不真實、大數據殺熟、偏袒貨主等情況均曾被媒體曝光。
本輪由心資本和GGV紀源資本聯合領投,襄禾資本、外運產業基金跟投;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市場拓展、產品建設、冷運基礎建設和算法優化。
4、小咖咖啡:從咖啡機到線下直營店,融資4.48億元
小咖咖啡成立于2017年,公司早期主營自助咖啡機業務,面向寫字樓、辦公室等場景提供B端設備服務。在2023年以前,公司已獲投4次,累計金額上千萬元,但主要投入用于咖啡機的研發與推廣。
本輪融資略有不同,機構更為關注品牌的線下咖啡直營店業務。2021年低,小咖咖啡首次開設線下門店,產品單價在12元至20元,主打快取和外賣業務。截至目前,小咖小店已擁有500家門店,簽約門店超1000家,覆蓋全國50多個城市。同時,由于一二線城市咖啡品牌競爭激烈,小咖小店瞄準二三線市場,同時大量布局縣級城市。
據悉,小咖自助咖啡機已投放超3萬臺,入駐多個一線城市的國企、外企和大型互聯網公司,預計至2023年底,咖啡機投放量將達到6萬臺。
此外,6月還有兩大飲品品牌獲投分別為茶百道和M Stand,兩大品牌均為全國連鎖品牌,且曾在新消費融資熱潮期間備受關注。其融資消息及金額之大,引得行業熱議。
茶百道獲首筆公開融資!茶飲競爭“萬店” 決勝在中端消費 | 消費新勢力
M Stand獲小紅書數億元融資 離顛覆星巴克還有多遠?|消費新勢力
IPO遞表回暖 兩家頭部公司即將上市
6月二級市場一改此前數月的冷清,A股不少消費公司積極更新業績數據,并恢復監管問詢。此外,KEEP和巨星傳奇終于結束數年的上市長跑,即將登陸港股。
從遞表次數不難發現,本月A股及港股沖擊上市的大多數為“老面孔”。其中,A股僅有數碼配件生產銷售商品勝電子是“新面孔”,而港股的“新面孔”則均為電商上游數字服務商,分別為跨境電商供應鏈服務公司“易達云”、零售數字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多點數智”以及電商營銷運營服務商“聚水潭”。
在上市公司中,巨星傳奇的經歷最為波折,一度在遞交招股書后以最快的速度聆訊,卻又在終于開啟招股后,突然宣布需要補充資料并向投資退款。
6月末,巨星傳奇最終敲定計劃全球發售1.27億股股份,預計募資總額為5.38億港元,募資凈額2.45億港元,募資用途為用于創作獨有的明星IP及相關IP內容;增加公司在MCN上的品牌知名度并推動產品銷售。
據最新招股價格對比估算,相較于上一次招股,本次巨星傳奇發售股份份額不變,但發行價格略有下降,從每股5.5-6.3港元,降至如今的每股4.25港元。
KEEP的順利上市,則引來消費行業對于健身市場的期待。在疫情的帶動下,人們對于身體健康及日常運動的關注度越來越高,KEEP的順利上市給了行業內較大的信心。不論是健身房、健身器材還是魔鏡等科技健身類產品,均一定程度上受到了KEEP的利好影響。
不過,從營收角度而言,KEEP在2020年至2022年總營收分別為11.07億元、16.2億元和22.12億元;同期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1.06億元、8.27億元、6.67億元。持續增長的營收說明的健身行業的“吸金”能力,但遲遲無法扭虧的表現,卻讓不少人對其業務持續經營能力表示擔憂。
營收構成顯示,KEEP在2022年自有品牌營收占比達51.4%,收入金額達11.36億元,銷售產品包括智能家居、健身裝備、健身食品等。但相較于主流電商平臺,專營健身電商的KEEP月均活躍用戶僅為3640萬人,并無太多價格及流量優勢。
據悉,本次上市KEEP擬融資投入數字產品功能研發,增加直播課程內容數量及品質,持續在多個社交媒體平臺開展品牌宣傳及推廣等。
A股深交所中,定制家居裝修品牌的集體再次遞表上市,同樣引發了市場關注。由于國內家裝行業集中度較低,各地市場分散,各大品牌們在應對線下裝修需求下降的同時也在通過上市積極尋找新轉折點。
沖擊上市的品牌雖多,但家居裝修公司最終獲批進入二級市場的卻并不多。2022年曾有詩尼曼、有屋智能遺憾退出,也有致歐科技順利登陸創業板,而始終徘徊在招股遞表階段者更多,且預計融資金額也一減再減。其中不少公司在連年的沖擊上市過程中,逐漸進入營收、凈利潤下滑的窘境,使得其上市之路更為困難。
多家食品飲料供應商也積極更新業績數據,繼續排隊沖擊上市,例如鮮活飲品、德馨食品、元盛和牛、幺麻子。
此外,速食面品牌阿寬食品和傳統面條品牌想念食品同時更新招股書,誰更快上市也成為了近期A股的一大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