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寶此前發布《新三板區域競爭力排行榜》顯示,山東省新三板公司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第六。從各項評價指標來看,山東省的規模競爭力、發展潛力均為全國第六,資本市場活力全國第八,產業鏈競爭力處在全國中上游水平。
規模競爭力、發展潛力全國第六
(相關資料圖)
在規模競爭力方面,山東省憑借著龐大的中小企業基數和資產營收規模崛起,整體排名靠前。截至4月末,山東省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位列全國第六;其中專精特新企業173家,占比超43%。這一比例超過江蘇省、廣東省和浙江省等省份,處于領先地位。剔除已上市公司,山東省專精特新企業合計5169家,位列全國第四。
資產營收規模方面,2022年,山東省新三板公司總資產為973.61億元,總營收744.46億元,總凈利28.14億元,三項指標均進入全國前七。從趨勢上看,山東省新三板公司近三年總資產、總營收、總凈利復合增長率均在9%以上,遠超全國平均水平;總凈利指標尤其明顯,近三年增速高于全國平均8個百分點以上。
在山東省新三板公司中,開泰石化、鴻潤食品、中陽股份、索力得和京博物流2022年總營收進入全國前百強,營收規模均超15億元;其中開泰石化居首,全年營收28.46億元,排在全國41位。
總資產方面,京博物流、開泰石化、豐源輪胎、東亞裝飾4家公司上榜全國百強。凈利潤上,祥生科技進入全國百強名單,公司2022年盈利1.27億元,排在全國61位。
山東省發展潛力綜合得分排在全國第六。除得益于上述資產營收規模的長期穩定增長,省內大體量的投融資活動以及研發投入也提升了山東省的整體評價。新三板公司2022年投資總額35.31億元,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合計19.66億元,分別位列全國第六、第七。其中,債權融資大放異彩,總額達到8.4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8.33%。
在評價體系中,新三板公司的科技創新強度也得到了充分體現。2022年,山東省新三板公司研發投入整體保持高水準,全年支出30.52億元,排全國第六位,同比增長3%;其中專精特新企業研發投入20.38億元,占全部研發支出的66.78%,成為新三板研發的重要力量。此外,山東省新三板公司研發投入占總營收比例的4.1%,排全國第七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資本市場活力全國第八
山東省資本市場活力排名全國第八位,該指標主要考察地區新三板市場的市值以及交易的活躍度情況。影響山東省該評價整體表現的主要因素是省內新三板公司的平均市值較小。截至4月末,山東省新三板公司總市值787.48億元,全國第七;總交易額和加權換手率較好,均為全國六位;但新三板公司戶均市值不足2.04億元。
相較于上述三大指標,山東省產業鏈競爭力的綜合評分則有些“偏科”,為全國17位。其中,派現總額這一細分項可圈可點,2022年山東省新三板公司派現合計5.92億元,進入全國十強。其余項目中,加權ROA(資產收益率)2.91%,居全國第16位;銷售毛利率20.57%,全國第18位;資產負債率也處在較高位置,為52.42%。
山東省新三板競爭力50強出爐
數據寶以規模競爭力、產業鏈競爭力、發展潛力、資本市場活力四個維度為基礎,剔除金融行業以及2022年營收億元以下企業后,結合25項指標,統計出山東省新三板掛牌公司最具競爭力的50強名單,推出《山東省新三板競爭力50強》(以下簡稱“50強”)。
50強公司中,綜合得分最高的是祥生科技,公司主營氯化聚氯乙烯(CPVC)和氯化聚乙烯(CPE)及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22年,公司業績增長迅猛,營收5.63億元,同比增長72.38%;凈利潤1.27億元,同比增長501.45%;毛利率飆升至35.58%。公司擬轉至北交所上市,目前北交所已正式受理公司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請。
分指標來看,祥生科技在規模競爭力、產業鏈競爭力的評價居于前列,主要系公司具備較強的盈利能力、成長性和較大的利潤規模,并成為山東省唯一進入全國50強的公司,排名44位;從發展潛力來看,方碩科技、斯科瑞、奧文科技、雷悅重工排名山東省四強;資本市場活力方面,開泰石化和領信股份交投相對活躍,2家公司的交易額和換手率均進入全國前50。
按行業劃分,50強公司中,信息技術企業數量最多,共計18家;材料和工業企業緊隨其后,分別有10家和8家上榜。三大行業合計占比達到72%,符合山東省作為制造業優勢產業大省的定位。若按所在城市劃分,濟南市13家公司上榜,占比26%;青島市和煙臺市分別有7家、5家公司入圍;濟寧市、臨沂市和威海市的新三板公司則各有3家入圍。
六成50強公司為專精特新企業
山東省專精特新企業占新三板公司比例較高。據統計,50強公司中,專精特新企業多達30家,占比六成,國家級和省級各15家。
山東省計劃持續推動省內優質企業培育規模逐年壯大。今年4月,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5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制造業創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努力推動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0家左右,加快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推進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研發投入對保持公司核心競爭力、提升公司創新能力至關重要,50強公司對此普遍重視。2022年,50強公司研發投入平均數為1748.49萬元,是山東省新三板公司平均研發投入798.92萬元的兩倍以上;開泰石化、海頤軟件排名居前,全年研發投入分別為8515萬元、7689.36萬元。
從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來看,星科智能、正中信息、華鵬精機、神戎電子、國子軟件和浩海科技6家新三板公司研發投入占比靠前,均超10%。其中,星科智能研發投入占比居首,為12.18%;公司深耕職業教育行業多年,于2022年6月被認定為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年,公司實現掛牌股東凈利潤1226.89萬元,較上年同期扭虧為盈。
50強公司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速均值超76%
50強公司在成長性方面較為突出。數據顯示,山東省新三板競爭力50強公司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速均值32.54%,遠超全國50強的均值28.02%,同時高于浙江省50強31.62%和江蘇省50強22.21%的均值水平。其間增長率居前的公司有方碩科技、雷悅重工、泰維能源和生態家園,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速均超100%。
方碩科技為國內車聯網企業,致力于汽車衛星定位防盜系統、車載端產品的研發與應用,與A股上市公司中際旭創屬于同一實控人。2022年,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將中際智能裝備的資源納入體系,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綜合實力;公司全年實現營收1.56億元,同比增長46.59%。
凈利潤方面,50強公司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速均值76.3%,同樣遠超全國50強的復合增速均值56.12%,且超過浙江省50強均值54.05%。文達通、斯科瑞和奧文科技的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速表現較為出眾,均超250%。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