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向申榮、劉昌本、李騰)8月2日,鶴峰褶皺山地300多米的峽谷之上,隨著最后一節段鋼梁吊裝完成,宜來高速鶴峰東段溇水河特大橋鋼梁順利合龍,標志著整個宜來高速項目距離通車更近了一步。
溇水河特大橋順利合龍
宜來高速公路鶴峰東段全長38.5公里,因橋隧比達65%,平均海拔超過千米,被稱作鄂西“天路”。溇水河特大橋是宜來高速鶴峰東段的控制性工程,橫跨300多米深的U型峽谷,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大橋全長328米,為主跨310米的中下承式鋼桁拱橋,主橋橋面寬31米,設計雙向四車道,時速80公里。
“因為兩岸施工空間狹窄,大型設備無法進場,也沒辦法從水面垂直起吊,所以我們采用纜索吊機吊裝加上斜拉扣掛法和懸臂法的總體方案進行施工。”中鐵大橋局宜來高速項目總工李一石說。
溇水河特大橋正在拼接最后一塊拱上節段鋼梁
該工程首先在兩邊山頭建起長約150米的扣纜塔,在此基礎上用14根主纜索將兩端相連,形成一個懸索橋的結構,然后進行鋼拱安裝及梁片吊裝架設。大橋拱肋及橋面吊裝施工完成后,扣纜塔及吊索等將被拆除。整個施工過程中需要依次完成懸索橋、斜拉橋、拱橋施工,最后完成懸索橋、斜拉橋拆除,相當于完成3座橋梁架設,2座橋梁拆除,才能形成一座拱橋。
大橋23個鋼梁均為整節段吊裝,即在兩岸拼裝好后,利用纜索橫移并從上方往下吊放安裝。其中17個拱下節段在來鳳側進行拼裝起吊,6個拱上節段在宜都側進行拼裝起吊。由于大橋結構復雜,拼裝精度高,空中對接困難,加上山區雨霧天氣頻繁,吊裝難度極大,完成一節鋼梁吊裝最快也需要4天。為保證合龍精準度,項目部采取“三次合龍”法,即預留三個合龍口,“先中間后兩邊”進行合龍。
“鋼梁吊裝過程中極易受到風的影響發生晃動,采用‘三次合龍’法施工,在中間合龍時,可利用兩邊合龍口進行微調,臨時鎖定后進行現場鉆孔,確保合龍精準度。”中鐵大橋局宜來高速項目總工李一石說,“今天鋼梁的順利合龍,標志著溇水河特大橋主體結構全部建設完成。下一步將進行橋面路面的施工,預計于今年年底建設完成。”
溇水河特大橋全景
據悉,宜來高速公路是湖北省規劃的“九縱五橫三環”高速公路網中“橫五”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起于宜昌宜都市,止于恩施州來鳳縣,全長187.7公里,總投資約303億元,分為宜昌段、鶴峰東段、宣鶴段建設。目前,宣鶴段已建成通車,鶴峰東段和宜昌段正加緊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