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邢曉婧】發表“決不能因為所謂‘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讓沖繩淪為戰場”的觀點,祭拜長眠于北京市郊張家灣琉球國墓地遺址的祖先,專程訪問與琉球王國淵源頗深的福建……一系列的舉動讓訪華的日本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出圈”。
2023年7月4日,北京,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在琉球國墓地遺址前祭拜。
名字背后有故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玉城丹尼出生于1959年,彼時沖繩仍被美軍占領,他的父親是一名駐沖繩美軍士兵,母親是沖繩本地人。在他出生之前,父親就離開沖繩,母親為他取名為“丹尼斯”,希望他將來去美國與父親團聚,但最終未能成行。為維持生計,母親不得不外出工作,玉城丹尼被寄養在養母家。10歲那年,他重回生母身邊,正式改名“玉城康裕”,童年昵稱“丹尼”則沿用至今。
高中畢業后,“讓別人幸福”的想法愈發強烈,玉城丹尼背井離鄉進入東京的上智社會福祉專科學校。畢業后回到家鄉,他從事過社會福利、內裝工程、音樂經理等工作,還當過12年的電臺主持人。后來,玉城丹尼對地方自治產生興趣,2001年12月,有人鼓勵他參加選舉,對政治一無所知的玉城丹尼咨詢相關人士,結果被媒體爆料他要參選,不得不離開電臺,讓他一度感到郁悶。
玉城丹尼索性一鼓作氣,下定決心從政,2002年以史上最高票數當選沖繩市議會議員。2005年,他首次參選眾議院議員以失敗告終,4年后卷土重來,2009年當選眾議院議員,連任四屆。2018年,因時任沖繩縣知事翁長雄志任內逝世,玉城丹尼辭去眾議院議員職務宣布參選,扛起反對美軍基地的大旗,主張削減駐沖繩的美軍人數,最終擊敗執政黨自民黨支持的前宜野灣市市長佐喜真淳,當選新一任沖繩縣知事,也是沖繩首位混血知事。2022年9月,玉城丹尼再次擊敗佐喜真淳,贏得連任。外界認為,他的連任說明反對美軍基地、要求駐日美軍基地徹底搬離沖繩的愿望符合主流民意。
日本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 資料圖
復雜環境貫穿人生
二戰之后,美軍占領沖繩,直到1972年5月才將沖繩的施政權移交給日本。面積僅占日本全國0.6%的沖繩集中了超過70%的駐日美軍基地,美軍犯罪、軍機噪音、環境污染、訓練事故等頻頻發生,“歧視”“霸凌”“侵犯人權”等問題持續至今,這樣的復雜環境幾乎貫穿了玉城丹尼的人生。
一名熟悉玉城丹尼的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長著美國人的臉孔、沒有父親、生活窘迫,讓玉城丹尼在成長過程中受過歧視,所以成為知事之后,他一直希望讓民眾過上安穩日子。在此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玉城丹尼也表達過類似的愿望:“想要以沖繩的經濟發展為目標,為所有生活在島上的人創造一個安全和有保障的社會。”
玉城丹尼年輕時的一名職場前輩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多年前認識玉城丹尼的時候,有種照顧親弟弟的感覺。在不知不覺中他成為沖繩縣知事,身上肩負著民眾的囑托,希望他能與中國和亞洲其他各國合作,與日本政府抗爭,減輕沖繩的負擔。
“萬國津梁”渴望和平
多名與玉城丹尼接觸過的沖繩民眾對他的評價是“平易近人”“沒有架子”,《環球時報》記者對此有切身體會。記者兩次獨家專訪玉城丹尼,對他的訪華行程也進行全方位報道。玉城丹尼見到記者時說,“(報道)都看過了,謝謝!”當記者向他透露,后續會拍攝“在中國尋找琉球遺跡”系列節目時,玉城丹尼露出開心的神情,雙手合十說“非常感謝!”在兩次專訪中,玉城丹尼都提到1945年慘絕人寰的“沖繩戰役”,每4人中就有1人喪生,許多民眾失去寶貴的生命。他說,從這段慘痛經歷當中,沖繩民眾切身感受到和平的可貴,并從心底誠摯渴望世界能夠持久和平。
在玉城丹尼到北京祭祖時,某些媒體攻擊他“被中國利用”,用“沖繩牌”對抗日美的“臺灣牌”。但熟悉玉城丹尼的人士對記者說,沖繩民眾渴望和平,不存在被誰利用一說,也沒有充當誰的什么牌。玉城丹尼正是帶著這樣的愿望訪問中國的,重溫沖繩和中國之間悠久的交往史,為今后更深入的交流創造機會。同時,也希望沖繩能發揮“萬國津梁”(指琉球王國,有“萬國的橋梁”之意——編者注)的作用,為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