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大眾網評論員 蔣麗君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方的軟實力,也是一個地方的核心競爭力。自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優化營商環境”,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來,全國各地都在探索“優化營商環境”這個課題。
優化營商環境,需要持之以恒。
6月6日,德州市召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發布了工改系統與“中介超市”互聯互通,工程建設領域“信用+承諾+容缺”三聯動極速辦等重磅政策,均為省內率先推出。評論員發現,自2022年6月起,德州召開首場“一把手營商環境項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截至今年3月份,共舉辦了14場,主要內容圍繞爭先進和補短板項目進行解讀。如此高密度的政策發布,長時間的改革創新,看得出當地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
優化營商環境,絕不是“一錘子買賣”,必須隨著群眾的需求變化持續“改良”。圍繞企業、群眾滿意度不高的問題,以“減程序、減時限、減費用、提效率”為目標,研究解決方案,推動審批流程“化繁為簡”,真正讓群眾省時省力省心省錢。
優化營商環境,需要真心以待。
德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行的初衷是讓落地德州的項目可以盡快開工建設,這是今年齊河縣揭榜“全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業務流程標準化”改革試點以來,德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全面優化審批流程,在實踐中形成了以“審批流程圖”為引導,以“業務辦理規程”為核心,以“智能審批”為輔助的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的審批服務業務流程體系。換位思考,站在企業角度考慮企業所需,這是這項制度改革推陳出新的有力手段,傾注了當地政府對企業的關愛和關懷。
優化營商環境,絕不能大而化之、浮在面上、流于形式,一切要圍繞企業在當地安心落戶,安心發展為目標,讓企業家在當地更有歸屬感、獲得感、成就感。如果不能深入調研,了解所需,傾注服務企業的情感,很難把標準化改革做到刀刃上。
全力打造優良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地方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優先項、必選項。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一個明確到位的流程,則是優化營商環境的真情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