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未知,探索神秘,每一個現象級產品的瘋狂背后,都體現出來對人性的洞察,這幾年做的最火的消費品中, “盲盒”必須有名字。
(相關資料圖)
個中翹楚泡泡瑪特的盲盒產品,不僅迅速讓Z時代年輕人沉迷其中,其營收爆發式增長之下更是成功上市成為“潮玩第一股”。2020年上市之初,首日開盤即漲幅超100%,77.1港元,市值輕松突破千億港元大關。
不到三年,網紅光環逐漸褪去,年輕人最愛的泡泡瑪特似乎失寵了,永動的“潮玩印鈔機”也轉不動了?
01股價暴跌、凈利下滑、被執行1700萬7月10日,泡泡瑪特(09992)因“被強制執行1710余萬元”引發市場關注, 相關負責人回應:“該案件屬于正常商業糾紛,已支付全部款項。”即便如此,還是引發了不少的討論。
泡泡瑪特成立于2010年10月,最初相當于潮流雜貨店,商品類目涉及化妝品、服裝、玩具、生活用品、文具等,2015年創始人王寧發現一款日本潮玩盲盒“Sonny Angel”復購率奇高,銷量可觀,于是砍掉其他類目開始專注于做各種IP的盲盒。
2016年8月,泡泡瑪特推出第一個“MollyZodiac”盲盒系列,誰也沒想到撅著嘴的黃頭發小女孩讓泡泡瑪特一炮走紅,天貓旗艦店上線當天,200套預售產品在4秒內全部賣光,Molly也成為泡泡瑪特的一棵搖錢樹。
2017年到2019年這三年里,泡泡瑪特的營收從1.58億元暴漲至16.83億元,利潤翻了近300倍,堪稱造富神話。2019年雙11,其天貓旗艦店的銷售額達到8212萬元,同比增長295%,首次超過了樂高、萬代等國際品牌,在天貓玩具大類中排名第一。
趁著消費投資的黃金期,一路突飛猛進,并于2020年成功敲開了港交所的大門,當日總市值高達953億港元,被戲稱為“潮玩界的茅臺”。
2021年泡泡瑪特市值持續走高,最高峰時接近1500億港元,如今看來,泡泡瑪特股價已跌去八成,市值也縮水千億港元,總市值只剩下230億港元左右,連高光時刻的零頭都不到。
泡泡瑪特的股價一路下跌可能與其業績不及預期有關,筆者梳理近年來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情況也能看出端倪。
2019年到2022年,泡泡瑪特的營收分別為16.96億元、25.32億元、45.30億元、46.51億元,凈利潤為4.51億元、5.24億元、8.54億元、4.76億元,同比增長353.29%、16.05%、63.20%、44.32%。受銷售成本增長、經營及銷售開支增加等多重因素影響,去年一整年營收微增、凈利卻下降不少。
今年一季度,公司業績仍然沒有明顯改善,整體收益同比增長0%-5%,主要靠的是海外,中國內地收益同比下滑5%-10%。(業績未經審核)
另值得關注的是,公司盈利能力也是四年連續下降,其中,銷售毛利率由2019年的64.77%下降至2022年的57.49%;銷售凈利率由2019年的26.59%下降至2022年的10.23%。
除了股價暴跌、凈利下滑、被執行1700萬之外,泡泡瑪特還面臨著口碑崩垮的風險。
02盲盒賣不動 拉新活動引質疑盲盒越來越難賣是不爭的事實,泡泡瑪特超過9成的營收都由會員貢獻。
2022年,泡泡瑪特的累計注冊會員總數已經超過2600萬人,會員貢獻銷售額占比達到93.1%,復購率50.4%,盡管相比2021年,會員銷售額占比提高了不足1個百分點,但復購率卻降低了6個百分點,泡泡瑪特會員用戶的忠誠度受到考驗。
盲盒越來越賣不動了還體現在走高的庫存和變慢的周轉率。2019年,泡泡瑪特的庫存為0.96億元。截至2022年底,泡泡瑪特的庫存已經上漲至8.67億元,飆升了8倍多。泡泡瑪特存貨周轉天數也在不斷延長,2019年,存貨周轉天數僅為38天,而到2022年時已經來到了151天。
面對累積的越來越大的庫存壓力,泡泡瑪特自然要積極地去庫存,為此也準備了不少花活,例如在小程序上推出福袋活動。但大量地去庫存吸引新鮮消費者的同時,也招致了許多質疑,口碑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筆者查閱黑貓投訴網站,截止發稿累計投訴共有13129條,其中主要控訴點包括退換貨困難、長時間不發貨、商品瑕疵不處理、欺詐誘導消費者、抽賞存在暗箱操作等等。
泡泡瑪特還因與肯德基聯合推出的盲盒套餐被中消協點名,中消協指出該套餐隱藏款的概率僅為1/72,有消費者不惜斥資10494元購買106分套餐,還有消費者為“求娃”而購買“代吃”服務,甚至不排除將吃不完的食物直接丟棄。
打開二手交易平臺,搜索“泡泡瑪特退坑”相關關鍵詞,可以看到滿屏的精致玩偶們,正以白菜價打包出售,除了一度被瘋炒至15000元的高端產品MEGA,價格已經腰斬,其余系列產品也在二手市場降價清貨,盲盒正在被更多的人拋棄。
泡泡瑪特一直在以加大營銷投入的方式來獲取客戶,廣告及市場費用由上一年的1.58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2.33億元,營銷成本持續加大,單用戶獲取成本更是在逐步加大,增長瓶頸無可避免。
爆款逐漸老去,亟需更多的爆款來迅速補位,這將是泡泡瑪特一直不得不面對的壓力。當“IP+盲盒”打法不再新奇后,泡泡瑪特也在尋找新的解藥。
03“不務正業”求突破爆款IP后,泡泡瑪特講的第二個比較成功的故事是出海。
泡泡瑪特早在2018年就已經開始布局出海戰略,截至2022年末,泡泡瑪特在港澳臺及海外地區的門店數已經達到43家(含合營及加盟),在該地區的機器人商店數量也已達到120臺(含合營及加盟),跨境電商平臺站點數則多達13個。取得的成績也是相當亮眼,2022年度在港澳臺及海外地區錄得4.54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近1.5倍。
國盛證券在潮玩盲盒相關研究報告中提及,對于正在持續打造國際化IP矩陣的泡泡瑪特而言,出海是必然選擇和未來重要增長極。
除了出海業務,2022年泡泡瑪特成立共鳴工作室,產品線涉及手辦、立牌、雕塑等,聯手朝陽公園打造的首個線下主題樂園也將落戶北京,與迪士尼不同的是,泡泡瑪特要建設的并非大型主題樂園,而是以小而美的差異化定位去展現品牌的獨特風格,輕資產模式以及靠譜的供應商,或許能降低泡泡瑪特的試錯成本。
此外,泡泡瑪特還公布首款自研手游《夢想家園》,這是一款融合泡泡瑪特旗下潮玩IP的“模擬經營+派對玩法”游戲。王寧在采訪中表示:“我們也不指望它(游戲)賺錢,但游戲業務未來可以和我們的主題樂園相結合。”游戲助力品牌拉新破圈,或許也是新出路。
多元化布局之下,泡泡瑪特能否借助主題樂園、手游等業務,開發出潮玩IP的潛力,講出IP的新故事,還有待時間考驗。